首页> 中文学位 >西地那非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应用研究
【6h】

西地那非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记录指标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临床疗效部分

二、血气分析的监测

三.肺动脉压和体循环收缩压的变化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病因与治疗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对比临床治疗PPHN中常规疗法与联合西地那非疗法的疗效差异,探讨西地那非治疗PPHN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自2012年10月1日-2013年10月31日收治的确诊为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患儿43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A组)20例和西地那非治疗组(B组)23例,常规治疗组即给予积极病因治疗、防治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机械通气等临床常规治疗,西地那非组除临床常规治疗外,还给予鼻饲西地那非治疗,剂量0.3-1.0 mg/(kg.次),每6h-12h1次,疗程直到肺动脉压力降至正常。对两组患儿的临床住院治疗经过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探讨西地那非治疗PPH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在研究过程中,对下列各项内容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1、住院治疗经过: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与预后、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呼吸机使用时间等;2、动脉血气分析:分别采取治疗前、治疗后半小时、2小时、24小时动脉血气,监测血气结果,记录其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指标的变化,同时用以指导临床的治疗;3、影像学检查:动态监测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等以评价治疗效果,注意对比治疗前后肺动脉压力与体循环收缩压的变化。对上述检测指标均进行相应的统计学检验。
  结果:1、临床疗效与预后:通过治疗前后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西地那非治疗组患儿治愈率为65.22%,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40%(P<0.05);两组间平均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两组患儿的呼吸机使用时间进行分析表明,常规治疗组患儿平均拔管时间为8.53±11.35天,西地那非治疗组患儿平均拔管时间为4.64±7.28天,对比发现两组患儿拔管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2.血气分析:动态检测血气分析结果显示西地那非治疗组患儿的血液pH、PaO2、PaCO2以及OI等肺血氧合指标的改善均明显快于常规治疗组患儿(P<0.05)。3.肺动脉压力和体循环收缩压:通过对比发现,治疗后定期监测西地那非治疗组患儿的肺动脉压力逐步下降,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西地那非联合常规治疗在治疗PPHN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积极的作用,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的临床常规治疗;
  2、同临床常规治疗PPHN患儿相比,西地那非治疗PPHN患儿可缩短机械通气的使用时间;
  3、西地那非应用于PPHN患儿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同时不影响体循环收缩压,又能明显改善PPHN患儿的低氧血症和气体交换功能;
  4、西地那非在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方面无明显不良反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