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地方推行货币化公务用车改革研究
【6h】

地方推行货币化公务用车改革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论文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公务用车概念及相关理论分析

2.1 公务用车概念界定

2.1.1 公务用车概念

2.1.2 公务用车行政成本概念

2.2 公务用车改革理论基础分析

2.2.1 产权理论分析

2.2.2 成本收益分析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分析

第三章 影响地方推行货币化公务用车改革的因素分析

3.1 影响地方推行货币化公务用车改革的因素分析

3.1.1 思想因素

3.1.2 财政因素

3.1.3 管理因素

3.1.4 交通因素

3.2 中央《指导意见》解读

3.2.1 关于公务用车改革的范围

3.2.2 关于公务交通补贴标准

3.2.3 关于司乘人员安置

3.2.4 关于公务用车处置

3.2.5 关于公务用车管理和保障制度

3.2.6 关于公务用车改革组织实施工作

第4章 货币化公务用车改革代表地区的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

4.1 货币化公务用车改革代表地区主要做法

4.1.1 杭州公务用车改革的主要做法

4.1.2 威海市公务用车改革的主要做法

4.1.3 杭州、威海车改对地方车改的启示

4.2 地方货币化公务用车改革中存在问题

4.2.1 货币补贴产生逆向激励

4.2.2 处置不当造成资产流失

4.2.3 监督缺位滋生新的腐败

4.2.4 配套不全衍生诸多问题

第五章 地方推行货币化公务用车改革的对策

5.1 地方推行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遵循的原则

5.1.1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5.1.2 积极稳妥、稳步推进

5.1.3 追求效益、兼顾公平

5.2 地方推行公务用车改革的目标

5.2.1 降低行政支出

5.2.2 保证工作效率

5.2.3 促进廉政建设

5.3 地方推行公务用车改革的对策

5.3.1 强化车改组织领导

5.3.2 合理确定补贴标准

5.3.3 加强财务监督管理

5.3.4 规范公车处置程序

5.3.5 严格保留车辆管理

5.3.6 妥善安置司乘人员

5.3.7 加快配套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我国公务用车的拥有量逐年增加,但因为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相对滞后,以及监管的缺位,公务用车管理和使用中衍生了诸多问题,如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公务用车,违规租用借用下属单位、企业车辆,违规使用特殊牌照(军牌、警牌等),公务用车非公务使用,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反映强烈,为了解决公务用车配备、管理和使用中的问题,呼吁公务用车改革的声音不断高涨。 2013年1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机关厉行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提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这标志着,全国范围内的公务用车改革正式纳入日程。2014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两个文件,标志着全国性的公务用车改革全面启动。根据《指导意见》和《方案》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力争在2014年底全面完成且已先行启动,地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于2015年完成。各地如何按照《指导意见》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好地方性公务用车改革,成为摆在各级地方政府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全国性车改之前,部分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经探索和试行了公务用车改革,部分地区公务用车改革的思路、模式和方向(根据国内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我们简称为货币化公务用车改革),和《指导意见》的要求是一致的,他们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问题,褒贬不一。本文旨在对中央《指导意见》进行解读基础上,指出影响地方进行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的因素,同时,对已进行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的地区的做法进行分析,提出地方在《指导意见》框架内进行公务用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