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6h】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辅助检查方法

3.3 资料收集

3.4 统计方法

3.5 疗效评定标准

3.6 质量控制

四、结果与分析

4.1 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4.2 NAION相关情况分析

4.3 全身因素

4.4 治疗效果分析

4.5 典型病例分析

4.5 NAION误诊情况分析

五、讨论

5.1.NAION全身相关因素

5.2 NAION局部及眼部因素

5.3 NAION相关因素干预措施研究的前瞻性

六、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心脑血管疾病人群中最常见的急性致盲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患病后视力损伤严重,预后较差,已成为神经眼科领域研究关注的热点。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包括球内注射曲安奈德或avastin、高压氧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神经节鞘减压术及全身应用激素等方法。第一种治疗方法由于球内注射后会产生副作用,增加眼部感染的机率且作用机理存在争议而未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高压氧治疗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但有关研究显示该项治疗对于患者视力或视野方面均无明显改善。星状神经节阻滞及神经节鞘减压术由于治疗费用昂贵及效果不明确尚存在争议。全身应用激素常常由于医师对于激素用量缺少规范及统一的认识,导致病情的反复和副作用的增加。综上所述目前对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国内外缺少统一的、详细的临床诊疗规范,加之眼科医师认识不足,且患者多双眼同时或先后患病,致盲率较高,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了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所以有针对地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目的:
  通过对不同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及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眼底、视野、FA、视盘OCT、VEP等表现,探索NAION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该病的前期预防及早期筛查与诊疗提供临床依据。
  资料与方法:
  以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某眼科医院确诊为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住院病人324例为研究对象,以同期正常体检人员330例作为部分指标对照组,通过调取临床数据信息和随访调查建立资料信息库。利用SPSS17.0对不同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及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的血脂、红细胞压积等实验室检查结果、24小时血压、全身及一般情况、眼部检查(视力、视盘OCT、视野、IOP)等指标进行一般性统计描述、x2检验、T检验,并进行对比分析,深入研究各种因素与治疗效果的相互关系及特点。
  主要研究结果:
  324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7.89±10.32岁,男性患者占47.84%,女性患者占52.16%。病例组患者高血压、高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红细胞压积检出率分别为49.07%,33.02%,23.53%,29.9%,15.43%,59.88%。均高于对照组的异常检出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红细胞压积异常检出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颈动脉异常检出率为59.88%,体检组异常率为40.9%,x2=23.52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小时血压、心率监测结果显示0:00-7:00点血压,尤其舒张压均低于白天水平,0:00-4:00心率低于白天水平。病例组治疗前后比较患者视力明显提高,x2=26.6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的视盘水肿时间明显缩短。患眼和对侧眼视盘OCT比较,x2=101.38,P<0.05,患眼与正常对照组视盘OCT比较,x2=135.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及建议:
  高血压、高血糖、红细胞压积偏低、颈动脉异常、夜间低血压等与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病人发病密切相关,提示眼科医生应重视NAION患者全身检查,指导积极预防并给予综合性治疗。可针对不同的相关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早期适时开展治疗,对于患者视力及视野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