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童急性白血病树突状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检测及文献复习
【6h】

儿童急性白血病树突状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检测及文献复习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试剂和仪器

2.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4.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一代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在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分析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白血病(leukemia)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性疾病,虽然逐渐完善的化疗方案可使高达80%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但由于体内微小残留病灶(Minor residual disease,MRD)的存在,仍有20%-30%的白血病患儿最终导致复发,而患儿复发后化疗的作用有限。因此,为了根除MRD,免疫治疗就很有必要。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激活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辅助细胞,是人类当前已知的人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s),在体内肿瘤免疫应答的启动、调控上发挥着关键作用,被认为是体内肿瘤抗原的理想载体。国内外近几年的研究发现,急性白血病患儿体内的DCs存在着数量的极度减少以及功能缺陷等情况,这会导致患儿体内白血病细胞的免疫逃逸,最终造成抗白血病免疫应答反应的无能。而关于为DCs提供能量的线粒体,其在急性白血病患儿中功能变化方面的研究,却并未曾被报道过。
  目的: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通过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leukemia,ALL)初诊、缓解、复发的患儿以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leukemia,AML)初诊的患儿,体内髓系树突状细胞(Myeloid dendritic cells,mDC)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C,pDC)的比例及两大类DCs的线粒体功能变化,以便了解急性白血病患儿在初诊及复发时与同期正常儿童相比其体内DC亚群的水平及线粒体功能的改变情况,并了解ALL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体内两类DCs的数量及线粒体功能波动情况,为提高急性白血病患儿树突状细胞的功能、改进DCs疫苗在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病房以MICM分型作为参照、通过骨髓形态学的检查确诊的ALL初诊患儿25例,ALL缓解期(治疗第33天)患儿19例,ALL复发患儿7例,AML初诊患儿11例,并选取2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抽取其外周血,用红细胞裂解液裂解掉红细胞并得到单个核细胞,然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儿童外周血中CD11c抗体阳性mDC和CD123抗体阳性pDC的比例,并利用JC-1试剂盒检测这两大类DCs的线粒体膜电位,以明确DCs的线粒体功能。
  结果: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和复发的两组患儿,外周血中CD11c+mDC和CD123+pDC的比例以及两种DCs亚群的线粒体功能分别与正常对照组和缓解组(治疗第33天)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
  2.获得完全缓解的ALL患儿(治疗第33天)外周血中CD11c+mDC和CD123+pDC的比例以及两种DCs亚群的线粒体功能较之初诊组明显升高,且缓解期(治疗第33天)ALL患儿体内pDC和mDC的比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增高(P<0.01),而两种DCs亚群的线粒体功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3.AML初诊的患儿外周血中CD11c+mDC和CD123+pDC的比例及两种DCs亚群的线粒体功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降低(P<0.001)。
  结论:
  1.初诊的ALL患儿,体内两系DCs(mDC和pDC)的比例及线粒体功能与正常儿童相比明显降低;缓解期(治疗第33天)的ALL患儿DCs的比例与初诊组、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增加,而线粒体功能与正常儿童相比无明显差异;复发的ALL患儿DCs的比例及线粒体功能显著降低;
  2.AML初诊患儿体内两系DCs(mDC和pDC)DCs亦存在比例的降低以及线粒体功能的下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