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7例合并卵圆孔未闭的青年卒中临床特点分析
【6h】

7例合并卵圆孔未闭的青年卒中临床特点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

2.入选标准

3.检查项目

4.数据处理

结果

讨论

1.青年卒中及其临床特点

2.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瘤

3.反常栓塞机制

4.PFO的诊断

5.治疗

6.总结

结论

附3例典型病例介绍及影像检查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一、探讨合并心脏卵圆孔未闭的青年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
  二、明确卵圆孔未闭在青年卒中发病病因的地位;
  三、避免在临床工作中对合并卵圆孔未闭的青年卒中患者漏诊,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青年脑卒中患者,筛选出合并心脏卵圆孔未闭的青年卒中患者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行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查体,分析此7例青年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发病诱因、起病方式、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青年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的患者的诱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等进行系统讨论。
  结果:
  1.病例一般情况:本研究7例病例,男性6例(86%),女性1例(14%),年龄在16岁~45岁之间,平均年龄35岁。
  2.发病诱因及基础疾病:7例(100%)患者均为急性起病。3例(43%)起病前处于安静状态未发现明显诱因,3例(43%)患者发病于活动后,1例发病于睡眠状态中。高血压病史1例,偏头痛史1例,吸烟史1例。
  3.临床表现及NIHSS评分:3例(43%)表现为头晕伴恶心呕吐,5例(71%)有言语不清、口角歪斜,5例(71%)有肢体乏力麻木症状。7例患者的NIHSS评分依次为12分、5分、3分、3分、3分、2分、2分,1例因插胃管12分。
  4.辅助检查:
  常规血液检验:7例(100%)患者的TC、TG及HDL基本正常,2例(29%)患者LDL略高于标准值。4例(57%) HCY较高,属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范畴。2例(29%)患者D-D较高,其余均在标准范围内。7例(100%)患者的HB基本正常,但都处于上限。其余血常规、血沉、凝血系列、肝肾功、血生化、肿瘤标记物、风湿系列等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学检查:7例患者行颅脑磁共振,2例(29%)表现为基底节区片状梗死灶,2例(29%)梗死灶位于延髓,3例(43%)表现为多发部位脑梗死。7例(100%)患者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结果均为阳性。5例(71%)行经食道心脏超声,其中4例提示存在卵圆孔未闭,1例未见明显异常;2例(29%)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存在右向左的分流,即卵圆孔未闭。
  5.治疗及预后:7例(100%)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促进循环及脑细胞代谢等药物治疗,行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7例患者(100%)院外均口服药物治疗,随访3个月至6个月,均未再发生脑卒中,且无明显后遗症。
  结论:
  1.合并卵圆孔未闭的青年卒中起病形式多种多样,与其他原因所致卒中无区别,前后循环的症状均可作为首发症状;
  2.合并卵圆孔未闭的青年卒中临床特点较其他原因所致的卒中,轻型卒中较多见;
  3.患者的颅脑磁共振可表现为多发片状梗死灶,也可表现为仅累及单侧血管的单个病灶;
  4.对于45岁以下原因不明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发病危险因素筛查时,除常规血液及影像学检查外,应把TCD发泡试验、经食道心脏超声及声学造影作为常规检查;
  5.卵圆孔未闭所致脑卒中行经皮封堵是目前较常用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意义:
  青年卒中的患病率较前有所增长,对家庭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其危险因素多种多样,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尤为重要。在临床工作中,对于青年卒中的病因诊断,应考虑到卵圆孔未闭的情况,注意筛查避免漏诊误诊。对于病因明确合并卵圆孔未闭的青年卒中,可采取封堵治疗,较其他原因导致的卒中可治愈且预后好。

著录项

  • 作者

    李澜;

  •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大学;
  • 学科 神经病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翠兰;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743.102.32;
  • 关键词

    脑卒中; 卵圆孔未闭; 临床特征; 青年患者;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