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合并蛋白尿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动态血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6h】

合并蛋白尿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动态血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与设备

2.实验方法

3.统计分析

结果

1.一般资料

2.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3 根据血压昼夜节律(Dippers VS Non-dippers)分组

4.根据生化室测尿蛋白总量分组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肾脏病与动态血压监测

致谢

展开▼

摘要

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10.8%,随着肾脏病病程进展,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据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在终末期肾脏病阶段,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的发病率可达86%;肾性高血压降压效果差,增高的血压能加速肾脏病进展,缩短患者进入终末期肾衰的时间,肾脏病的进展又进一步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及程度,两者相互影响;故临床规律准确监测血压,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尤其重要。诊室血压由于白大衣高血压、环境、心理因素等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及不准确性;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能够排除这些影响患者血压监测结果的因素,更好的反映患者的血压情况;根据动态血压监测夜间血压的下降率,将血压分为勺型和非勺型模型,非勺型血压又细分为深勺型、反勺型和浅勺型。相关研究显示:慢性肾脏病患者夜间血压控制效果差,非勺型血压比例增加,夜间血压控制差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较大量的蛋白尿,非勺型血压与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并发症的发生率呈正相关,降低患者的夜间血压,有利于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远期预后。综合已发表文献,很少有临床研究分析夜间尿蛋白量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本文就合并蛋白尿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动态血压相关参数与夜间及白天尿白蛋白总量的关系做一初步的临床总结。
  研究目的:
  探讨合并蛋白尿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重点研究血压节律及夜间血压与夜间及白天尿白蛋白量的关系
  研究方法:
  应用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监测2015.03-2015.12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入院的100例合并蛋白尿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以早07:00-晚09:00为白天血压,晚09:00至次日早07:00为夜间血压。并于动态血压佩戴当天给予收集患者白天(早07:00-晚09:00)及夜间(晚09:00-早07:00)的所有小便量;分别测白天尿白蛋白总量、夜间尿白蛋白总量及全天尿蛋白量;余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检查据动态血压监测当天本院生化室检查结果为准;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
  试验结果:
  研究共纳入合并蛋白尿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00例,其中女性35人,男性65人,据诊室血压诊断高血压患者46人(46%),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达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为60人(60%),白大褂高血压4例,隐性高血压15例,勺型血压患者12例(12%),非勺型血压患者88例(88%)。
  1.非勺型血压组与勺型血压组相比,有更高的夜间收缩压、甘油三酯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白天尿白蛋白总量、夜间尿白蛋白总量、24小时尿蛋白总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非勺型血压组与勺型血压组相比,晨峰血压以及白天尿白蛋白总量/夜间尿白蛋白总量比值更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非勺型血压组夜间尿白蛋白排泄总量在全天尿白蛋白排泄总量中占比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Fisher检验显示,尿蛋白≥1g分组非勺型血压发生率高于尿蛋白<1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及意义:
  1.即使在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仅有尿常规异常,无eGFR下降),非勺型血压仍然是其主要血压模型
  2.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非勺型血压患者的尿液尿蛋白量(包括白天、夜间、全天)更多,且非勺型血压组患者夜间尿白蛋白排泄量在全天尿白蛋白总量中占比重更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