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同时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恶性实体瘤2例并文献复习
【6h】

同时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恶性实体瘤2例并文献复习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病例报道

讨论

文献复习

1、与原发恶性肿瘤的治疗相关。包括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及放射治疗(放疗)

2、与生物因素(感染原)相关

3、与遗传背景相关

4、与免疫异常相关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是一种B细胞来源的惰性淋巴瘤,特征性表现是CD5+的成熟小B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及淋巴结广泛聚集。在西方国家,CLL是成人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但在我国及其他亚洲地区发病率却相对较低,其中同时诊断CLL及其他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病例临床上少见。本院近期收治2例同时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恶性实体瘤病例,特此报道。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白血病合并恶性实体瘤的临床特点,以帮助临床医师更进一步认识白血病合并恶性实体瘤。
  方法:
  分别报道我院收治的2例同时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恶性实体瘤病例。例1:以“白细胞增多原因待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收入院,入院后完善体格检查及相关检查:1、血常规、生化相关检查;2、骨髓穿刺,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骨髓活检、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测,FISH检测p53(17p13.1)基因、13q14.3基因、ATM(11q22.3)基因、RB1(13q14)基因及12号染色体数目,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可变区(IGHV)基因重排,检测IGH单克隆性Ⅴ区突变;3、胸部+腹部CT;4、颈部淋巴结活检;5、EGFR基因突变。例2:以“食管占位食管癌?”收入院。入院后完善体格检查及相关检查:1、血常规、生化相关检查;2、胃镜检查,食管占位活检;3、骨髓穿刺,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测。
  电子检索CNKI和万方数据库1996年至今国内医学期刊报道的有关白血病合并实体瘤的病例。选择其中病例资料比较完善的105例,再结合我院上述2例,共计107例。对其病例特点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着重详细阐述其发病机制。
  结果:
  例1:老年男性,63岁,双侧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肝脾肋下未及。1、外周血:WBC17.22*109/L,LYM11.71*109/L68%,HGB140g/L,PLT184*109/L。2、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淋系异常增生,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比值占50%。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测:骨髓异常成熟B淋巴细胞约占48.7%;免疫表型为CD19+、 CD20+、CD5+、CD10-、CD23部分+、FMC7-、 CD38-(3.21%)、ZAP70-(0.47%)。FISH检测到p53(17p13.1)基因、13q14.3基因缺失,未检测到ATM(11q22.3)基因、RB1(13q14)基因缺失,未检测到12号染色体数目增加。检测到IGHV基因单克隆重排,未检测到IGHV突变。3、CT示:右肺占位性病灶,纵膈、双侧腋窝、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多发肿大,骶骨及右侧髂骨高密度影。4、颈部淋巴结活检示:送检淋巴结见转移癌,肺腺癌可能性大,免疫组化:CK7+、TTF-1+、CK20-、P63部分+、Villin弱+、CK5/6-、Napsin-A+,未检测到TP53基因突变。5、未检测EGFR基因突变。诊断: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aiⅠ期,高危)2、肺腺癌。对于CLL随访观察;对于肺癌,2015年2月至10月先后九个疗程化疗。第二周期化疗结束后,复查胸部CT,与初诊时相比,右肺病灶最大径由60mm缩小至35mm,第四、六、八周期化疗结束后分别再次复查胸部CT,右肺病灶较前无明显变化,评估病情,达到部分缓解。
  例2:老年男性,80岁,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脾肋下可及,肝肋下未及。1、外周血:WBC26.5*109/L,LYM21.28*109/L80.3%,HGB89g/L,PLT264*109/L。2、胃镜:食管占位,病理示:(食管)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CK5/6+、P63+、CK8/18-、Ki-67阳性率30%。3、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淋系异常增生,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比值占80%,原幼淋巴细胞占1.5%。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测:骨髓异常成熟B淋巴细胞约占79.7%,其免疫表型为CD19+、CD20+、CD5+、CD10-、sIgM极少量+、CD22少量+、CD23部分+、FMC7部分+,胞膜免疫球蛋白Kappa轻链限制性表达。诊断: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aiⅢ期,高危)2、食管鳞癌。患者拒绝继续诊治,自动出院。
  文献复习107例病例中,男∶女约1∶1,发病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约51.7岁。其中57例以实体瘤首发,多为乳腺癌、鼻咽癌、结肠癌、胃癌、肺癌;31例以白血病首发,多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9例同时诊断。迭合第二肿瘤的时间为0-35年。
  结论:
  1、在白血病合并恶性实体瘤的病例中,同时性发病较异时性少见。
  2、结合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分子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CLL,对其进行危险分层,可以更好的估计预后。并根据分层治疗,有助于改善CLL预后。
  3、第二肿瘤的发生除与原发肿瘤的治疗(包括化疗和放疗)相关外,还与生物因素(感染原)、机体遗传背景及免疫异常有关。
  4、在针对原发肿瘤选择治疗方案时,应尽量不用或少用烷化剂、抗代谢药物等致诱变剂,避免过度放化疗,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来预防第二肿瘤的发生、发展。在随访过程中,要对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neoplasmsMPN)提高警惕。
  5、MPN的治疗原则与单原发肿瘤相似,应遵循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这两条主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