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隔代家长的陪读困境及小组工作的介入
【6h】

农村隔代家长的陪读困境及小组工作的介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主题及基本概念

(一)研究主题

(二)基本概念

第二章 文献回顾

一、家长陪读研究

(一)陪读原因研究

(二)陪读利弊研究

(三)陪读对策研究

(四)陪读家长研究

二、隔代家长陪读研究

三、文献总结与评价

第三章 基本理论

一、增权理论

(一)增权理论的内容

(二)增权理论与农村隔代陪读家长

二、社会支持理论

(一)社会支持网络

(二)社会支持与农村隅代陪读家长

第四章 研究方法

一、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深度访谈法

(三)观察法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第五章 农村隔代家长生活现状及陪读困境

一、农村隔代家长的生活现状

(一)生理层面

(二)心理层面

(三)社会层面

二、农村隔代家长的陪读困境

(一)生活困境

(二)经济困境

(三)心理困境

(四)沟通困境

第六章 小组工作介入农村隔代家长陪读困境的必要性、过程及效果

一、小组工作方法介入的必要性

(一)家长的需要

(二)社区支持的需要

(三)小组的优势

二、小组工作介入农村隔代家长陪读困境的过程

(一)小组准备阶段

(二)小组实施阶段

(三)、小组结柬阶段

三、小组工作介入农村隔代家长陪读困境的效果评估

(一)“快乐陪读”小组对隔代陪读家长的影响

(二)隔代陪读家长对小组的认识与评价

(三)陪读孩子对小组的评价

第七章 研究结论

一、结论

(一)农村隔代家长面临的陪读困境

(二)小组工作对农村隔代家长陪读困境的有效介入

(三)其他建议

二、贡献与局限性

(一)贡献

(二)局限性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被广泛接受,农村落后的教育水平越来越无法满足农村家庭希望孩子得到良好教育的需求,这样的现状之下陪读现象应运而生。从刚开始的母亲陪读到现在出现越来越多的奶奶姥姥式陪读,本文称作隔代家长陪读。隔代家长一般都在60岁以上,本身就属于弱势群体,再加上陪读的特殊性,环境的改变、角色的转换等问题使隔代家长在陪读过程中面临来自多方面的障碍与困境。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榆林绥德县的8名隔代陪读家长进行了访谈,试图了解她们的生活现状、在陪读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凸现出来的失能与社会支持网络中断的现状。经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分析,笔者将农村隔代家长陪读困境概括为四个方面,即生活困境、经济困境、心理困境和沟通困境。针对农村隔代家长的陪读困境,笔者尝试运用社会工作中小组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进行实践干预,通过对小组活动开展的效果评估,探讨小组工作介入农村隔代家长陪读困境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期望由此能够对隔代陪读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介入方面做出一定的贡献。
  本文以增权理论、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针对隔代家长的陪读困境,开展“快乐陪读”互助学习小组,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小组工作介入隔代家长陪读困境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最终得出结论:“快乐陪读”小组能够在满足隔代家长的心理需求与情感需求的同时扩展她们的人际交往范围,形成朋辈互助网络,还能够让她们在小组结束后形成自助小组,在以后的陪读生活中能够互相支持、帮助,提升彼此的能力与自尊建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