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费瑟斯通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研究
【6h】

费瑟斯通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费瑟斯通学术成果概述

(二)费瑟斯通的学术背景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文研究方法及章节架构

第一章 费瑟斯通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理论内涵

一、作为时代成就的后现代主义

二、作为后工业时代的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的特征

一、符号主载的消费文化

二、“零和博弈”的消费文化

三、个性化和风格化的消费文化

四、消费文化导致生活范式的变革

小结

第二章 费瑟斯通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之日常生活审美化

第一节 日常生活审美化:一个政治哲学问题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哲学源起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发展进程

第二节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身体观

一、身体美学的理论滥觞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下的身体观念

第三节 消费文化阈限空间中完美身体形象

一、身体文化的外在体现

二、消费社会阈限空间中的表现性自我

三、社交媒体中的身体表演范式

四、身体文化在消费文化阈限空间中的负功能

小结

第三章 费瑟斯通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之大众传媒观

第一节 大众传媒对后现代主义社会的约束

一、后现代主义大众传媒功能放大

二、大众传媒承载符号主宰的消费文化

第二节 广告符码对消费行为的权利与控制

一、消费文化时代丰裕的寓言:广告

二、广告:疯狂的“传道者”

三、消费者对广告的依存

四、文化传播终端受众的选择

小结

第四章 费瑟斯通后现代主义之中产阶级的消费文化观

第一节 中产阶级的消费类型及特征

一、世界各国的中产阶级

二、中产阶级的消费类型

三、中产阶级的消费特征

第二节 新型中产阶层的消费文化实践

一、新型文化媒介人与后现代主义之中心

二、新型中产阶级的消费实践

小结

第五章 费瑟斯通后现代主义消费社会之宗教与艺术嬗变

第一节 消费文化与宗教的互动

一、消费文化与神圣性

二、消费文化与禁欲主义

三、消费文化与宗教的抗衡:有节制的“挥霍”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消费社会的艺术变迁

一、去分化与大众化

二、无风格化与主体零散化

小结

第六章 全球化下进程中后现代消费主义反思

第一节 消费主义特征

一、象征意义鲜明

二、感染力极强

三、物质主义凸显

第二节 消费主义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因素、政治调控与传媒推介

二、商场与电子商务是“狂欢”的新场域

三、休闲时间的增加是源泉

第三节 人类与自然视角下的消费主义反思

一、人类社会角度

二、自然世界角度

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迈克·费瑟斯通(Mike Featherstone,1946-)是英国伦敦大学高尔德史密斯学院社会学教授,“理论、文化与社会”中心主任,著名的文化研究学者,更是后现代主义和文化全球化论争最有影响的参与者。他在其代表作《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Consumer Cultural and Postmodernism)(1991)、《消解文化一全球化、后现代主义与认同》(Undoing Culture--Globalization andPostmodernism Identify)(1995)等论著中集成文化研究、社会学研究、美学研究等于一体,所形成的后现代主义消费理论产生了广泛的世界性影响,并以“理论、文化与社会”中心主任和《理论、文化与社会》杂志创始编辑身份有效组织了文化研究的全球性对话。
  费瑟斯通的消费文化理论既受到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激发,又受到哈桑、罗蒂、贝尔、詹姆逊、德里达、利奥塔德、鲍德里亚、布尔迪尔、鲍曼等人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他的理论体系博大精深,融会交织了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美学等不同学科。本论文试图从社会学、文化学、美学、大众传播学四个领域的理论视角,深入挖掘费瑟斯通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的内涵,阐述后现代主义是如何兴起的,又如何成为一个强大的、富有影响的文化思潮,并指出消费文化主要关照的是具体的消费实践所体现的消费快感以及审美特征。这种特征主要体现为后现代社会的消费者追求风格的多样性,消费文化能更直接地养成人们的个性及与他人的差异性。正是由于费瑟斯通解释后工业社会文化状况的独特视角,从而深刻阐述了如下重要的问题:他回答了如何区分文化的价值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在当下活着这样的终极问题。这是费瑟斯通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给我们启示所在,也是本论文选题的意义所在。
  论文主体由六章构成,第一章是“费瑟斯通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思想内涵与特征”。主要研究费瑟斯通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的内涵、主要特征及理论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后现代主义”就是“现代性”为要实现自身而进行的自我批判与超越,具体表现为对传统的“主体性”概念、理性至上主义的批判,而最终走向人的自由生活——审美生活的实现。本章剖析了费瑟斯通消费文化理论的三个视角,以及费瑟斯通消费理论对于卢卡奇、霍克海姆、阿多诺、鲍德里亚等理论观点的继承与发展。费瑟斯通理论着重阐发的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下变得越来越显著的消费文化,而不是仅仅将消费看作是生产过程的简单结果,这是他的理论成就所在。在现阶段,当代社会中符号产品的过剩、文化失序、分层消解的倾向,表明文化问题已凸显,费瑟斯通的理论为我们对文化、经济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第二章是“费瑟斯通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之日常生活审美化”。该理论是费瑟斯通在文化研究乃至社会学、哲学研究域限中的重要贡献,是费瑟斯通消费文化理论的核心部分。日常生活审美化表达的是消费社会的文化图谱,它和当前的文化论争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本章要研究的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的内容,费瑟斯通提出这个概念的历史时段、历史依据、理论的哲学界定及理论体系。费瑟斯通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并非是后现代的专利,它早在十九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城市化的进程中,就已经见诸波德莱尔、本雅明、西美尔的都市生活经验的描述之中,这是他“长时段”理论分析方法的充分体现。
  第三章是“费瑟斯通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之大众传媒观”。大众传媒拥有的有效信息负载量、高效的传播特色、海量的受众互动参与,这一切成为消费文化得以空前发展的完美温床。费瑟斯通借用布尔迪尔的观点指出,大众媒介繁荣带来了消费主义的盛行,这种盛行促使人们对商品的态度发生转变,人们从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到关注符号价值,从注重唯一实用性到回归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些变化得到了商家、媒体、广告主的积极响应,在消费文化的思路下,不断革新变化,创造新的符号意义,使人们陷入消费文明中,消费欲望不断扩大,刺激消费产品市场也不断扩大。法兰克福学派代表理论家指出,这种扩大也是在社会文化权力的控制下产生与进行的,大众传媒和广告业无非就是文化权力的一个承载者,消费者在这样的权力控制下,几乎无法自我把控,受以上所提及的种种媒体与广告商家的指引,最终完成了消费行为。在拟态环境与消费者自主依赖的共同作用下,消费与文化权力互相交织、互相影响,又由大众媒体与广告一同助力,消费主义时代的狂欢,自然愈演愈烈。
  当然,费瑟斯通也辩证地认为,今天的消费文化既不表明某种控制的失控,也不表明它就是更严厉的控制,它允许一种较为容易的控制机制,在有序和无序,地位意识与戏虐性幻想、渴望,情感控制与控制消解(de-control),理性计算与享乐主义之间摇摆。同时费瑟斯通也辩证地认为,在纷繁复杂的商品洪流中,商品所有者的身份和地位确实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但这并不会导致文化的失序甚至是社会的解体。
  第四章是“费瑟斯通后现代主义之中产阶级消费文化观”。费瑟斯通认为,新型中产阶级试图以文化霸权的方式扩大自己在知识、符号产品方面的福祉,以文化资本对抗经济资本。尽管这种观点有时候无视经济与文化专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无视自主性正日益增强的经济专家及理论家的重要性,但是,我们确实需要注意中产阶级中符号生产与传播专家们潜在权力的发展。中产阶层的消费实践是消费社会中最不可泯灭的力量源泉,无论是对品位与品牌的追逐,还是对身份和地位的建构,都是重塑消费社会消费品质的方法。本章主要研究费瑟斯通关于中产阶级的诸多理论问题,包括中产阶级的出现及这个阶层的出现使消费主义得以更为广阔地传播,中产阶层与消费社会的产生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彼此推动着各自地发展与革新。中产阶级的消费文化实践方式体现了与后现代主义的结盟,一方面为防止其他阶层的参与,保护本阶级的文化权利,他们在积极地建构着本阶级的文化,另一方面体现了多元差异性和后现代生活的文化理念,即表现对大众狂欢、个性快乐的赞许,对快感刺激的迷恋、对自我意识的崇拜。在完成追求自我身份的一种自恋型的文化构建的同时,也达到了对中产阶级生活观念、价值取向的改造。
  第五章是“费瑟斯通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之宗教与艺术嬗变”。首先,宗教传统中提倡的禁欲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中提出的尽情享乐、纵欲的消费文化观念恰恰相反,二者互相抗衡,在人类社会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费瑟斯通在著述中提出新的观点,特别反对那种认为生活方式和消费是完全被操纵了的大众社会产物的观点,在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反驳中,提出神圣性没有在消费文化中被消失的观点,消费社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宗教的信仰形式,但是人类追求终极价值的目标并没有改变,这与某些理论家形成鲜明地对比。此理论的提出在中国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其次,本章还探究了费瑟斯通关于艺术变迁的理论。六十年代以降西方社会中的某些变迁,正是这些变迁,使得某些评论家认为现代向后现代文化转变的开始。其中,知识和艺术发生的变迁,改变着象征符号产品传播、流通和被接受的方式。费瑟斯通的理论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分析这些源自西方社会结构和艺术变迁的、风格、潮流对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影响,这便是研究费瑟斯通著作给我们的启示。
  第六章是“全球化进程中后现代消费主义的反思”。自十九世纪起,消费主义就成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对于消费主义的定义、特征、产生、发展及其重要影响都应有清晰认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后现代主义”理论便传入中国,理论界较多人认为“后现代”与“现代”是相对的,而在费瑟斯通看来,重要的不是后现代这个概念本身,而是在于后现代主义为何成为理论界的一个高频词,如何在文化变迁的长时段里理解后现代主义这个词。全球化范围内的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对消费大众产生了广泛地影响,对时下开放的中国社会带来全新挑战和机遇,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延展的今天,这项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章将对消费主义进行剖析,并结合我国现状,对后现代消费主义进行深刻反思,我们要关注的是现象和理论、实验和理论间的有机辩证关系,以便能够自如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消费主义,更加准确地区分文化的价值,更清楚地明晰我们应该怎样在当下活着这样的终极问题。
  费瑟斯通他深刻而全面地阐释了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理论,因而成为后现代主义和文化全球化论争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他指出,后现代主义比时尚更具有生命力,它涉及到知识和文化的生产、传递、传播等各个方面,后现代主义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富有影响的文化思潮,它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保持其强有力的文化影响力,这就是为什么费瑟斯通及其他社会科学家、理论家对后现代主义如此感兴趣的原因所在。消费文化是后现代主义社会下的正在经历的一场文化变迁,这种文化变迁是消费文化中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体现,它已经占据了人们生活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在消费社会中,消费文化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独特的文化景观。费瑟斯通对于消费、文化、艺术、宗教变迁的关注,对于生命个体的关注、对于个体解放的关注,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有着深刻地启发和借鉴意义。我们应该分析这些源自西方社会结构和文化变迁的时代潮流对当下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影响,这就是研究费瑟斯通消费理论的意义及魅力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