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牙龈干细胞治疗小鼠放射性口炎机理的初步探讨
【6h】

牙龈干细胞治疗小鼠放射性口炎机理的初步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设备

2.实验材料与试剂

3.实验方法

结果

1.大体观察

2.GMSCs归巢检测

3.IL-6、IL-10、SDF-1因子表达

讨论

1.放射性口炎的致病机制、病理生理及现况

2.实验性RTOM模型的建立

3.牙龈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放射性口炎的作用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术后的发生率极高,对患者的近远期疗效与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牙龈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新的前体细胞,具备有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等其余干细胞类似的特性,更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本实验将牙龈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小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治疗中,旨在探讨牙龈间充质干细胞在该治疗过程中的机理,为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防治提供新的科研思路与临床依据。
  方法:
  1、酶解法分离培养GFP+-C57/BL转基因小鼠牙龈间充质干细胞(gingiva-derivedmesenchymal stem cells,GMSCs)。
  2、选取60只6-8周C57/BL小鼠随机分为以下3组:
  (1) GMSC对照组:不放射,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106个GMSCs。
  (2)放射治疗组:通过simens Primus电子直线加速器给予小鼠25Gy放射剂量/只,放射后3天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106个GMSCs。
  (3)放射对照组:通过siemens Primus电子直线加速器给予小鼠25Gy放射剂量/只,放射后3天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无细胞培养基DMEM。
  3、建立C57/BL小鼠放射性口炎模型:采用siemens Primus电子直线加速器,以每只小鼠单次25Gy剂量进行放射,根据临床症状与组织学表现确定模型建立。
  4、观察GMSCs在小鼠唇、舌组织中归巢,检测唇、舌组织中相关因子变化
  (1) GMSC对照组:小鼠注射GMSCs后3天、7天、10天取唇、舌组织固定、包埋后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归巢。
  (2)放射治疗组:小鼠注射GMSCs后3天、7天、10天取唇、舌组织固定、包埋后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归巢;同时ELISA法检测局部组织中IL-6、IL-10、SDF-1的表达。
  (3)放射对照组:小鼠注射DMEM后3天、7天、10天取唇、舌组织,ELISA法检测局部组织中IL-6、IL-10、SDF-1的表达。
  结果:
  1、分离培养出C57/BL小鼠GMSCs。
  2、小鼠放射性口炎模型唇、舌组织中GMSCs细胞归巢的免疫组化结果:GMSC对照组小鼠组织未观察到明显的GFP+细胞归巢;放射对照组小鼠组织上皮层可观察到GFP+细胞归巢,以注射后3天数量最多,注射后7天、10天数量递减。
  3、小鼠局部组织中IL-6、IL-10、SDF-1水平变化:
  注射后3天、7天、10天,放射治疗组唇、舌IL-6水平均较放射对照组降低(p<0.05),放射治疗组唇、舌IL-10水平均较放射对照组升高(p<0.05),放射治疗组唇、舌SDF-1水平均较放射对照组升高(p<0.05);
  结论:
  系统应用GMSCs治疗小鼠放射性口炎,可能通过升高局部组织中SDF-1,从而促进GFP+GMSCs归巢于唇、舌上皮层,同时促炎因子IL-6降低,抑炎因子IL-10升高,达到治疗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