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百草枯浓度与预后相关因素动态分析
【6h】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百草枯浓度与预后相关因素动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1.1 实验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实验分组

1.5 统计方法

结果

1.1 百草枯中毒患者生存组与死亡组一般情况比较

1.2 百草枯中毒患者生存组与死亡组第1、2、3、4天血百草枯浓度比较

1.3 生存组与死亡组第1天、第3天、第7天实验室检查比较

1.4 生存组与死亡组初始血气PH值及乳酸比较

1.5 相关性回归分析

1.6 入院第1天实验室指标预报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效能分析

2.1 百草枯中毒患者按照初始药物浓度分为4组

2.2 百草枯中毒患者低浓度组、中等浓度组、高浓度组、极高浓度组生存时间及生存率比较

2.3 百草枯中毒患者低浓度组、中等浓度组、高浓度组、极高浓度组组不同时间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对73例急性百草枯中毒病人血百草枯浓度及预后相关因素行动态监测,试图通过分析血百草枯浓度及预后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时间点的实验室检验数据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筛选自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于入组的百草枯中毒患者,以临床死亡或治愈出院(临床随访3月以上)为观察终点,将患者分为生存组,死亡组;以首次血清百草枯浓度将患者分为低浓度组、中等浓度组、高浓度组共3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服毒至入院时间、服毒量、尿百草枯浓度等入院一般情况。入院1、2、3、4天血百草枯浓度,入院1、3、7天常规实验室检验数据。动态分析上述因素变化及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比较不同初始药物浓度患者的生存率和常规实验室检验数据的差异。
  结果:
  1.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血百草枯浓度:生存组初次血百草枯浓度中位数为0.355μg/ml,死亡组初次血百草枯浓度中位数为2.959μg/ml;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2、3、4天血百草枯浓度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生存组血百草枯浓度均小于死亡组。
  2.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不同时间点实验室检验数据:死亡组第1、3天WBC及NEU均明显大于生存组;死亡组第3、7天ALT、AST、TBIL、Cr、BUN、CK-MB、LPS、AMS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生存组;死亡组入院第1、3天血钾低于生存组,且死亡组初始PH值明显小于生存组,而Lac明显大于生存组。
  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第1天NEU、PH值、Lac,以及入院第3天Cr、BUN对患者预后(生存/死亡)密切相关。
  4.ROC曲线下面积>0.9的危险因素为初次血百草枯浓度和Lac。初次血药浓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3,p<0.01,阈值为1.033,敏感度为0.964,特异度为0.911,最佳约登指数为0.875。La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2,p<0.01,阈值为5.05,敏感度为0.786,特异度为0.978,最佳约登指数为0.763。两者ROC曲线下面积位于0.7到0.9之间到危险因素为WBC、NEU、AST、Cr、CK-MB、LPS,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0.816、0.790、0.718、0.751、0.702,且p<0.05。
  5.比较不同药物浓度分组生存率及生存时间(存活患者随访至出院3个月,生存时间按90d统计):低浓度组患者共18例,生存18例,生存率为100.0%;中等浓度组患者共18例,生存17例,生存率为94.4%;高浓度组患者共19例,生存10例,生存率为52.6%;极高浓度组患者共18例,生存0例,生存率为0.0%;总计生存率为61.6%。4组生存率为低浓度组>中等浓度组>高浓度组>极高浓度组。低浓度组中位生存时间为90d,中等浓度组中位生存时间为90d,高浓度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7d,极高浓度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d。
  6.于不同时间点比较不同药物浓度分组实验室检验数据的差异:入院第1天,低浓度组、中等浓度组、高浓度组3组PH、Lac、WBC、NEU、AST、Cr、CK-MB、LPS差异显著;入院第3天3组WBC、NEU、ALT、AST、TBIL、Cr、BUN、CK、CK-MB、LPS、AMS、K+差异显著;入院第7天3组ALT、AST、Cr、BUN、CK-MB、LPS、AMS具有显著差异。
  结论:
  1.入院第1天NEU、PH值、Lac,入院第3天Cr、BUN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另外首次血百草枯浓度与Lac是较为理想的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指标。
  2.首次血百草枯浓度越高,生存率越低,中位生存时间越短。
  3.首次血百草枯浓度不同的患者于不同时间点WBC、NEU、AST、Cr、CK-MB、LPS均具有明显差异,可作为对病情进展预判的参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