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创造社”作家的“爱情叙事”研究(1921-1929)
【6h】

“创造社”作家的“爱情叙事”研究(1921-1929)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第一章 “创造社”作家与“爱情叙事”

第一节 何谓“爱情叙事”

第二节 创造社作家及其文学观

第二章 爱情叙事中的哲思探寻

第一节 追忆与怀念:从爱而不能灌流人生况昧

第二节 误会与隔膜:从爱而不通反观人之存在

第三节 错过与失意:从爱而不得体会生命常态

第三章 时代精神的显影与建构

第一节 激进的反叛与有限的追求

一、“第三者”因素的时代流变

二、前行路上的徘徊与失向

第二节 重审“自由”恋爱

一、“自由”恋爱的迷途与“新式”婚姻的藩篱

二、“理想”的情人与“典范”的伴侣

第三节 创造社作家婚恋观的形成渊源

一、个人的婚恋经历与日本文化思潮影响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流变

第四章 爱情叙事中的性爱主题

第一节 性苦闷的呐喊与排遣:以郁达夫、叶鼎洛作品为例

第二节 性意识的压抑与觉醒:以叶灵凤、滕固作品为例

第三节 性欲望的冲动与幻想:以郭沫若、许杰作品为例

第四节 性本能的放纵与沉寂:以张资平、华汉作品为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以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等作家为首的创造社,凭借澎湃的激情和厚重的使命感在现代文学史的书写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备受彼时文坛青睐的“爱情”题材,作为呐喊个性解放、反叛陈腐礼教的突破口,同样也在创造社作家笔下得到文本化回应,成为研究社团创作难以回避的重要话题。本文试图打破传统的研究思路,立足于社团整体,依托创造社从1921年到1929年发行的系列期刊及其出版物,深入解读“创造社”作家“爱情叙事”的意义与价值。
  论文主要分为导论、四个章节和结语等六个部分。
  导论重点回顾本课题的研究历史,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与价值;第一章界定研究对象,说明“爱情叙事”的内涵与外延,重点对“爱情”一词进行词源学考察,发现其在创造社时代的内涵演变,由此探究作家在转型期的现代中国对“爱情”一词的文本阐述与意义建构,同时对“创造社作家”进行范围划定并以“浪漫主义”定位为基础分析其创作观念;第二章从哲理层面解读创造社作家的爱情叙事文本,探讨其中超越时代精神的具有普泛性的人文内涵与哲思底蕴,感受作家对个体生命和平凡人生的关注与思考;第三章则着力挖掘爱情叙事的社会内涵,通过特定的主题、形象和观念等具体问题串联起相关叙事文本,讨论时代精神的具体状况与生成语境,发现创造社作家在书写相同主题时更为深入而理性的思索,并从现代思潮与传统文化等方面探究其婚恋观的形成渊源;“爱情”不仅仅是时代声音的传递,更是个人话语的言说,第四章选取爱情叙事中惯用的“性爱”主题为切入口,窥探个人精神世界的幽深之处,解读创造社作家借此所呈现的灵与肉、爱情与婚姻、情爱与伦理、个人情感与时代规约之间的种种关系,丰富爱情叙事的内涵与意义;结语部分大致总结创造社作家的爱情观念与爱情叙事的主要内容,简论其对彼时社会与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与价值,以及叙事中所呈现的矛盾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