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6h】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文章框架

1.4 文章创新与不足

2.不良贷款的相关理论

2.1 不良贷款的概念

2.2 不良贷款相关理论介绍

3.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1 不良贷款现状

3.2 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4.不良贷款率宏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介绍及数据的处理

4.2 各类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 研究结论

5.2 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金融业是一个经济体的支柱产业,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通过合理配置资金资源,提高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助于社会经济的顺畅运行,为宏观经济的稳健增长保驾护航。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从来都不仅仅是其自身的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一国金融市场甚至是宏观经济稳定的问题。2007年,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问题引发了次贷危机,此次危机的后果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蔓延,全球经济环境恶化,引发了人们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的思考。国内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加快市场改革步伐和转型发展的挑战,各监管机构及商业银行自身也非常重视对各类风险的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都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不良贷款问题,不良贷款率在2000年以前曾一度高达40%。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使得我国政府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在1999年成立了四大AMC1,先后几次政策性吸收了四大行2的不良贷款,其调控作用也十分明显:到了2003年,不良贷款率由40%迅速下降到了20%,到了2009年,更是降到了2%以下。值得说明的是,政策性剥离不良贷款并不能说明问题有所好转,在政府的调整下,虽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降低了,但积累的巨额不良贷款并没有消失,只是被转移到了四大AMC。之所以通过四大AMC进行政策性吸收,也是考虑到银行处于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是确保国民经济顺畅运行的需要。
  自2012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企稳,GDP增速逐步放缓。银行信用风险逐渐增大,不良贷款余额结束下降的趋势,贷款质量恶化趋势显著。截至2017年末,不良贷款余额已经持续上升了二十四个季度,达到了17,057亿,较2011年的最低点增长了318.27%,较上个季末增长了2.11%,较2016年同期增长12.80%。不良贷款问题进入到显著的抬头期,充分暴露出了贷款质量的问题。不良贷款问题与银行的经营状况息息相关,更有甚者,随着问题的逐渐积累,会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的稳定性,不容忽视。
  本文通过对不良贷款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整体、分类型、分机构和分行业四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定性的分析GDP增速、国房景气指数、财政收入增速、M2增速、贷款利率、CPI增速这6个宏观指标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然后建立五个回归模型,分别对5类不良贷款率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各个指标对各类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经研究,GDP增速及贷款利率对各类不良贷款率有着显著影响,且影响方向均为反向,符合客观实际。
  文章最后,通过对定性和定量分析进行总结,提出相应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金凡;

  •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大学;
  • 学科 金融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肖洪生;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信贷;
  •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