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肥胖型PCOS患者IVF--ET妊娠结局的分析及HIF--1α对子宫内膜容受性调控的研究
【6h】

肥胖型PCOS患者IVF--ET妊娠结局的分析及HIF--1α对子宫内膜容受性调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肥胖型PCOS患者IVF-ET妊娠结局的分析

研究背景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第二部分HIFF-1α对PCOS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调控作用的研究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及附图

参考文献

英文论文Ⅰ

英文论文Ⅱ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肥胖型PCOS患者IVF-ET妊娠结局的分析 研究目的: 通过统计分析不同体重指数的PCOS和非PCOS不孕患者IVF/ICSI-ET的临床资料,探讨PCOS及肥胖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妊娠结局的影响。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烟台毓璜顶医院行IVF/ICSI-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共纳入PCOS不孕患者275例(A组),非PCOS不孕患者(输卵管因素)781例为对照组(B组)。PCOS的诊断符合2003鹿特丹诊断标准;同时根据亚太地区人群肥胖标准再次对PCOS不孕患者分为正常体重(A1)和肥胖(A2)组;将非PCOS不孕患者分为正常体重(B1)和肥胖(B2)组。统计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如年龄、不孕年限,体重、身高、月经第2~3天空腹测定的基础生殖内分泌、血脂等项目。所有患者均采用拮抗剂方案,同时记录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注射HCG后34-36h行阴道超声引导下的穿刺取卵术,记录获卵数。所有IVF卵子行短时授精,3h后脱颗粒并于显微镜下观察极体排除情况,记录MII卵子数和受精数。根据D3胚胎细胞数目、大小等进行形态学评分,记录受精数、优质胚胎数,并计算出MII卵子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等。取卵当日常规行黄体支持治疗,并于术后第3天行胚胎移植术,移植术后14天查血HCG确定是否妊娠,移植后34天阴道超声检查确定是否临床妊娠,后定期随访继续妊娠情况,并比较各组间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 研究结果: (1)PCOS组中原发性不孕比例为64.4%,其平均BMI高于对照组(25.84±3.78vs.24.1±3.59,P<0.05);基础生殖内分泌中AMH、LH、E2、TT以及血脂代谢中CHOL、LDL-C、T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超促排卵过程中,PCOS组的Gn时间、HCG日E2水平、获卵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Gn用量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MII卵子率、受精率以及D3优胚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PCOS不孕患者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明显下降,而早期流产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 (2)PCOS不孕患者中,A2组的平均BMI明显高于A1组(27.97±2.40vs.21.66±2.10,P<0.05),且不孕年限明显延长(4.41±2.10vs.3.61±1.68),血脂代谢中的CHOL、LDL-C、TG、Lp(α)明显升高,HDL-C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基础生殖内分泌FSH、LH、E2、TT、AMH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IVF-ET治疗中,与A1组相比,A2组Gn用量明显增加,HCG日E2和P水平明显下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MII卵子率、受精率及D3优胚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明显下降(P<0.05),早期流产率有上升趋势,尚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 研究结论: 1、PCOS不孕患者中原发性不孕、肥胖的比率升高,且存在明显异常的生殖内分泌和脂质代谢紊乱。 2、与非PCOS不孕患者相比,PCOS不孕患者的MII卵率和D3优胚率无明显差异,但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明显下降,且早期流产率明显升高。 3、PCOS和非PCOS合并肥胖的不孕患者,均有明显异常的脂质代谢。肥胖降低了卵巢反应性和HCG日E2水平,增加了Gn用量;但不影响获卵数、MII卵子率和D3优胚率。 4、肥胖明显降低PCOS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而仅增加非PCOS患者的早期流产率。 第二部分:HIF-1α对PCOS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调控作用的研究 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着床期子宫内膜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的情况,探讨它对子宫内膜容受性调控的作用;通过比较HIF-1α在不同体重指数的PCOS和非PCO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差异,探讨PCOS及肥胖型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的可能机制。 研究方法: 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入选行IVF-ET治疗的PCOS患者40例,输卵管因素患者(非PCOS) 41例,根据亚太地区人群肥胖标准再次将PCOS患者分为正常体重18例(C1)和肥胖22例(C2)组;将对照患者分为正常体重20例(D1)和肥胖21例(D2)组。记录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如年龄、不孕时间、基础内分泌水平,促排卵过程中的生殖激素、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等指标,所用促排卵方案、取卵、授精以及卵子成熟度的评估、胚胎的评分均同第一部分所述。所纳入患者均因预防OHSS发生或其他因素取消新鲜周期移植。于取卵后第5天刮匙刮取子宫内膜组织,用荧光PCR、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HIF-1α、VEGF、GLUT1和GLUT4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 研究结果: 1.临床基本资料结果 (1)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匹配,无显著性差异(P>0.05)。PCOS患者基础LH、TT、FINS、FBG和HOMA-I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HCG日E2、P水平、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D3优胚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PCOS患者中,C2组的平均BMI、FINS、HOMA-IR显著高于C1组(P<0.05);而两组间的基础生殖内分泌如FSH、LH、TT及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D3优质胚胎率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 (3)非PCOS患者中,D2与D1组相比,除了平均BMI明显升高,其余指标如基础生殖内分泌和超促排卵中的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D3优质胚胎率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荧光PCR结果 (1) PCOS组和对照组中,着床期子宫内膜HIF-1α mRNA表达水平最高,而GLUT4 mRNA表达水平最低。 (2)与对照组相比,PCOS组子宫内膜HIF-1α和VE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5);而两组间GLUT1和GLUT4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O.05)。 (3) PCOS患者中,C2组子宫内膜的HIF-1α和VE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1组(P<0.05),而GLUT1和GL UT4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4)非PCOS患者中,D2组子宫内膜的HIF-1α、VEGF、GLU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D1组(P<0.05),而GL UT4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5)肥胖型患者中,与D2组相比,C2组子宫内膜的HIF-1α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而GLU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VEGF mRNA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 0.05)。 3.免疫组化结果 (1)H&E染色结果:PCOS组和对照组的子宫内膜均为分泌期内膜。 (2) PCOS组和对照组中,HIF-1α和VEGF均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胞核内呈强表达(棕黄色颗粒)。PCOS组,GLUT1和GLUT4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胞核内呈强染色;而对照组中,两者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胞膜上呈强染色。 (3)与对照组相比,PCOS组子宫内膜的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5);而两组间GLUT1和GLUT4的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 (4) PCOS患者中,C2组子宫内膜的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1组(P<0.05),而GLUT1和GLUT4的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5)非PCOS患者中,D2组子宫内膜的HIF-1α、 VEGF、GLU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D1组(P<0.05),而GLUT4的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研究结论: 1、着床期子宫内膜HIF-1α mRNA和蛋白均呈高表达,提示胚胎着床期子宫内膜处于低氧微环境,表明HIF-1α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2、与非PCOS患者相比,PCOS患者着床期子宫内膜的HIF-1α和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提示PCOS患者子宫内膜的低氧微环境可能受损,影响HIF-1α的激活及其靶基因VEGF的表达,破坏着床期子宫内膜血管网的建立。 3、与非PCOS患者相比,PCOS患者的着床期子宫内膜GLUT1和GLUT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但免疫定位表达发生了改变,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细胞葡萄糖的摄入及蜕膜化的发生。 4、与正常体重型相比,肥胖型PCOS和非PCOS患者,着床期子宫内膜的HIF-1α和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提示肥胖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尤其是对肥胖型PCOS患者的影响作用更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