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葛花醒酒养胃颗粒抗酒精性肝病内毒素损伤的实验研究与机理表述
【6h】

葛花醒酒养胃颗粒抗酒精性肝病内毒素损伤的实验研究与机理表述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前言

实 验 材 料

1 动物和饲料

2 药物和试剂

3 药物和溶液

4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实 验 方 法

1 分组及造模

2 实验取材及标本收集

3 检测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实 验 结 果

1 动物的一般情况观察

2 肝脏指数及体重变化情况 (表1)

3 肝功能检查

4 血脂的变化

5 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HE染色)(表4,附图2)

6 血浆内毒素和血清TNF-α水平的变化(表5)

7 肝组织中LBP和CD14mRNA的表达

讨论

1 酒精性肝病模型的建立

2 对照药物的选择

3 实验指标选择的评价

4 实验结果的评价

5 葛花醒酒养胃颗粒的作用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酒精性肝病(ALD)是长期过量饮酒的并发症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而研究ALD的发病机理并进一步开发防治ALD的有效药物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传统中医药以其毒副作用小、临床疗效好为优势近年来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且成为研究和开发抗ALD药物的重要趋向。祖国医学认为,ALD的病因病机是过量饮酒,损伤胃肠,湿热内积,累及肝脾。治疗上多以化浊和胃,保肝健脾为主。葛花醒酒养胃颗粒(Ge Hua Xing Jiu Yang Wei Grain,Ghxjyw)系导师李文彪博士的临床经验处方(由葛花、青荷叶、白蔻仁等组成),配方具有芳香化浊,肝脾同治等功效,已有多年的汤剂应用基础,具有一定研发价值,市场前景看好。本文资料旨在通过动物试验,观察葛花醒酒养胃颗粒的实验疗效并阐明其作用机理,从而为防治ALD临床新药的研发提供可参依据。
  目的观察葛花醒酒养胃颗粒防治大鼠ALD的实验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大鼠ALD模型,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葛花醒酒养胃颗粒治疗组和西药(肝泰乐)对照组。后3组采用梯度酒精定量灌胃法制备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造模同时治疗组分两次予葛花醒酒养胃汤0.316g·d-1·100-1g体重灌胃,对照组分两次予肝泰乐水3mg·d-1·100-1g体重灌胃,正常对照组予同容积生理盐水每日灌胃两次,连续灌胃8周后采血检测大鼠血浆内毒素(ET)、血清酶(ALT、AST、GGT)、血脂(Tch、TG)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同时用RT-PCR法测定肝组织中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和脂多糖受体CD14mRNA的表达。
  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内毒素和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p<0.05),肝组织中LBP和CD14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血清ALT、AST、GGT、TG明显升高(p<0.05);葛花醒酒养胃颗粒组血浆内毒素和血清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肝组织中LBP和CD14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ALT、AST、GGT、TG水平明显降低(P<0.05)。
  结论葛花醒酒养胃颗粒可以明显改善酒精摄入过多引起的肝损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使肝组织中LBP和CD14mRNA的表达下调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