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布迪厄“反思社会学”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6h】

布迪厄“反思社会学”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 言

一、布迪厄“反思社会学”的理论基础

(一)布迪厄“反思社会学”的理论前提

(二)布迪厄“反思社会学”的理论要旨

二、布迪厄“反思社会学”理论蕴含的道德观

(一)对道德“惯习”与道德实践的揭示:布迪厄发生结构主义道德观

(二)对道德语言与符号暴力的解构:布迪厄“反思社会学”的道德教育观

(三)文化资本的积聚:个体道德成长必备的教育资源

(四)个体的主动参与:道德教育的主要路径

三、布迪厄“反思社会学”理论之于道德教育的价值与启示

(一)布迪厄“反思社会学”理论对道德教育的理论价值

(二)布迪厄“反思社会学”对学校道德教育实践的启示

四、布迪厄“反思社会学”的历史局限:基于道德教育的反思

(一)过分夸大了惯习的作用,具有决定论的色彩

(二)片面夸大了教育的消极作用,忽视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结 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代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在经历了长期的理论思考和积淀之后,以其独特的视角对“反思性社会学”作出了独到的审视和阐明,成为当代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近年来,对布迪厄反思性社会学思想的研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代社会中,道德失范现象日益增多,道德教育成效甚微,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布迪厄反思社会学思想中贯穿着一条道德教育的主线,理清这条主线对于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深刻反思道德教育的诸多现象,思考道德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通过深入分析布迪厄反思社会学思想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基础,详细阐述了布迪厄反思社会学思想体系中的几个核心概念和观点,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布迪厄在其反思社会学的一系列理论论述中所蕴含的道德观:道德惯习的形成与道德实践的开展是个体德性内化的重要条件;道德语言是教师道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文化资本的积聚是个体道德成长必备的教育资源;个体的主动参与是道德教育的主要路径等。
  此外,根据布迪厄反思社会学思想中蕴含的道德观,对目前中国的道德教育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道德教育应以促使个体实现道德内化为目标指向;道德教育应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在个体道德成长中的作用;道德教育应正确利用教师权威对个体的积极作用;道德教育应加强有效的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实现个体真正的道德内化。最后,还从道德教育的视角,分析了布迪厄反思社会学思想存在的局限,从而更为客观、理性地阐述了布迪厄反思社会学思想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