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桑桐《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和声探究
【6h】

桑桐《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和声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桑桐与《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

一、桑桐生平简介

二、关于《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

第一章 《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的调式调性思维

第一节 《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整体布局

第二节 作品局部的调式、调性呈现

一、同音列复合调性

二、异调配置形成的复合调性

三、同调式七声性扩展

第三节 《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的转调手法

一、调性转换特点

二、调性转换方式

三、《牧歌》中的离调

第二章《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的和声结构形态

第一节 以三度结构为基础的和弦形态

一、三度叠置和弦

二、五声性调式和弦

第二节 以二、四度结构为基础的和弦形态

一、小二度与增一度音程的特色运用

二、四度和音

第三节 五声纵合性和弦

第四节 复合和弦

一、多调性纵向结合产生的复合和弦

二、倒影对称和弦

第三章《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的和声进行

第一节 民族风格的和声进行

一、中国风格的功能和声进行

二、彰显地域和声特色的苗族《飞歌》

三、《刮地风》中的和弦持续进行例3—3《刮地风》34—40小节

第二节《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中的平行进行

一、三、六度音程的平行进行

二、四度和弦环绕辅助式的平行进行

三、三和弦的平行进行

第三节 终止式的处理

一、终止进入方式

二、终止和弦的特点

第四节 和声的线性运动

第五节 和声的伴奏织体

一、和弦式伴奏织体1.柱式和弦织体

二、旋律与伴奏音型相结合的织体形式

三、合唱式织体

四、复调式织体

第六节《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中的复调思维

一、模仿复调思维

二、间补性的复调思维

三、对比性复调思维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艺术作品

致谢

展开▼

摘要

桑桐(1923年-2011年),中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作曲家,尤其在和声教学与研究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在教学研究之余,不断探索如何在实际音乐创作中将中国音乐元素与先进的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创作出许多具有民族风格的专业音乐作品。《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创作于1992年,是桑桐先生钢琴音乐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中国的五声纵合性和弦及西方近现代和声等作曲技法,可以说它是桑桐钢琴创作的一个缩影,同时这部作品也代表了桑桐先生向大众传递出的他在民歌主题小曲钢琴改编中的音乐创作思想。
  本文选择以和声的视角,分别从“调式调性思维”、“和弦结构形态”、“和声进行”这三个方面对九首钢琴小曲进行分析与研究,其中包括终止式的处理、复调因素及伴奏织体的运用等内容。
  论文第一章从调式调性布局特点出发,分析九首小曲中出现的不同的调式、调性呈现手法及转调方式等。
  第二章是从和弦材料构成的角度进行分析,从九首小曲中选出不同性质的、具有代表性的和弦构成形态进行研究,看桑桐先生是如何针对不同的民歌特点选用不同性质的和弦材料进行改编的。
  第三章是对作品中和声进行手法的探析,通过民族风格的功能和声进行、和声的线性运动、终止式的处理、不同形式的伴奏织体等方面分析,从而总结出桑桐先生是如何将古典功能和声、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五声性和声相结合,将民歌小曲借用西方乐器钢琴进行阐释的。
  结论是对前三章内容进行的梳理与总结,通过以上层面的分析,从中总结桑桐在《民歌钢琴小曲九首》中所运用的和声技法及创作思维,探索桑桐先生是如何在民歌主题钢琴音乐创作中将西方传统和声、近现代和声与中国民族调式旋律相结合,进而创作出具有独特东方韵味的新国乐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