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孔子音乐美学观对当代人格建构的作用
【6h】

孔子音乐美学观对当代人格建构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选题依据

(二)选题意义及价值

(三)先行研究成果综述

(四)研究方法

一、孔子的音乐美学观

(一)“尽善尽美”,美善合一

(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二、孔子音乐美学观的思想内涵和理论基础

(一)寓仁于乐

(二)文质合一

(三)中庸哲学思想

三、孔子音乐美学观对当代人格建构的作用

(一)所谓“人格”

(二)当代人的道德滑坡、人格缺陷的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三)孔子音乐美学观对人格建构的启示和作用

1.美善合一、内外兼修、以乐育德

2.做人须中正平和,有理智、有克制

3.发挥音乐社会功能,树立正确审美标准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仅在政治管理、教育上有独到见解,而且在音乐上有极高的造诣,他将音乐应用于育人、教化、治国中,形成了“美善合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成于乐”的音乐美学思想。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有其深厚的思想来源和哲学基础。“美善合一”源于孔子对“礼”、“仁”的追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其中庸思想在艺术领域的体现。
  本文将从孔子思想体系总体入手,探究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在道德建设、人格完善等方面具有的独特见解,采用文献学的方法,运用文艺社会学的视角,以孔子音乐美学对当代社会的人格建构作为研究重点,从总体上呈现孔子音乐美学思想,并探究其对当代人格建构的作用和价值。
  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第一章结合以往成果,研究孔子的音乐美学观,阐述孔子“美善合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和“成于乐”的音乐美学思想。侧重分析音乐艺术性与传达思想价值的结合,音乐在内容与形式上的“适度”的中庸思想,以及“成于乐”的教育功能。第二章从“寓仁于乐”、“文质合一”以及对中庸思想的解读三方面,分析孔子音乐美学观的独有内涵和理论基础。第三章研究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当代人格建构的作用。在孔子音乐美学思想的教化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当代人的道德滑坡、人格缺陷的现象和原因,阐述孔子音乐美学观对人格建构的启示和作用。结语部分则指出了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当代社会精神建设的意义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