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课余体育竞赛对山东省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影响的研究——以济宁市为例
【6h】

课余体育竞赛对山东省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影响的研究——以济宁市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及内在核心,对经济、政治及教育等方面都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主要通过校园环境以及校园开展的一些活动等来发挥作用教育影响学生,达到教人、育人、塑人的目的。体育文化依托校园文化为载体,是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渗透在体育事业的各个方面,是引领大众思想观念和生活理念的旗帜,对学生德育、智育、美育等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目前,体育文化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体育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全面系统的概括研究。学校体育作为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结合部,是整个体育工作的重点,是贯穿校园体育文化的骨架,同时也是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源泉,基础地位非常重要,不仅关系到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建设未来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和手段。
  课余体育竞赛的开展,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形成优良品格,弘扬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社会情感,而且对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学校群体性体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有利于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科学协调发展,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济宁市部分以课余体育竞赛活动为载体的中学进行调查研究,从课余体育竞赛的价值功能等方面入手,目的在于更加深入的了解课余体育竞赛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具体层面有何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本研究总结认为课余体育竞赛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四个层面,即从校园体育物质层面、校园体育精神层面、校园体育制度层面以及校园体育行为层面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课余体育竞赛的合理有序开展,对运动场地、器材等物质建设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其不断完善是学校课余体育竞赛开展的前提和保障。
  (2)开展高水平、高质量、高规格的课余体育竞赛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运动技能以及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能够促进学校专职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3)课余体育竞赛不仅可以提高广大师生的体育价值观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同时对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体育行为风尚起到了促进作用。
  (4)课余体育竞赛的开展给校园体育健身文化建设提供了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行为和体育认知。
  (5)课余体育竞赛的合理健康发展,可以促进学校体育竞赛管理制度的完善,强化校园体育训练与竞赛文化建设。
  (6)课余体育竞赛有利于学校体育评估制度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学校体育整体发展水平、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