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省科技人才生态环境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
【6h】

山东省科技人才生态环境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其评析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研究内容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1.创新之处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二)相关理论

(三)科技人才生态链的形成机理及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

三、可持续发展度模型评价与分析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数据来源和权重的计算

(三)可持续发展度模型及其实证分析

四、非整秩次(WRSR)评价方法及其分析

(一)非整秩次评价方法

(二)评价结果及实证分析

五、科技人才生态环境测量量表设计及各维度间的分析

(一)变量选择及其测量分析

(二)信度和效度检验

(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六、山东省科技人才生态环境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一)国外发达国家

(二)国内省市

(三)国内外经验借鉴

七、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一) 结论

(二)政策性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和奖励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人才创造并传播知识,是生产力发展的中坚力量。新世纪以来,各国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人才已成为国家和地区争夺的稀缺资源。而人才生态环境的竞争又成为吸引科技人才的决定性因素,人才生态环境建设的滞后必然造成区域人才的流失,并且难以培养出高层次人才,最终会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着眼于山东省科技人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相关文献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力资源开发、科技创新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ERG理论以及价值链、生态链等理论,构建科技人才生态链,阐释区域科技人才生态环境的内涵和构成机理,构建了包含经济基础环境、社会保障与服务环境、高等教育环境、科技系统环境、对外开放环境和城市生活环境六个维度的科技人才生态环境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从六个维度提取和筛选指标,构建科技人才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宏观(山东省)、中观(17地市)和微观(个体与组织)三个层面对山东省科技人才生态环境进行实证分析。首先,运用熵值法和可持续发展度模型对2006-2013年山东省科技人才生态环境进行整体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2006—2013年山东省的科技人才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是不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度较弱,而且有递减的趋势。其中,发展度逐年加快,协调度逐年改善,但持续度逐渐减弱。进而,运用均值赋权法、非整秩次秩和比法(WRSR)对2014年山东省17地市的科技人才生态环境进行进一步评价和分析,结果发现:青岛、济南和烟台处于优势区,3地市在大部分一级指标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菏泽和聊城处于劣势区,2地市在大部分一级指标上都表现相对较弱;威海、潍坊和淄博等12地市则处于中档区,这些地市在个别一级指标方面表现较强,很多指标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然后,依据本文构建的六个维度的科技人才生态环境理论分析框架,从微观层面设计了包含科技人才生态环境6个维度子量表和科技人才组织承诺子量表的调查问卷,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运用SPSS22.0和liseral8.7软件对213份有效个案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基础环境和城市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科技人才的组织承诺度,并且影响程度较大;社会保障与服务环境、高等教育环境和开放系统环境通过科技系统环境间接的对科技人才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最后,在对美国、日本、英国三国以及江苏、上海、广东和浙江四省在科技人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进行了分析和借鉴,提出了山东省的科技人才生态环境提出相应的建议和优化对策,包括如下几方面:大力改善科技人才的物质基础条件、及时调整相应的科技人才政策、创建信息交流的服务平台、完善人才投入机制、建立宽松的人才流动环境、制定宽松的移民政策、大力引进国外科技人才、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