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德性与德育视阀的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会通研究
【6h】

德性与德育视阀的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会通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选题的理由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四、本题目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一、会通基础:德性与德育的相关性

(一)德性与德育的概念和内涵

(二)德性与德育的基础

二、会通价值: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会通意义

(一)“完整的人”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弘扬与传播价值主旋律和社会正能量

(三)以文化增进道德效力

三、会通内容: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内容相向性

(一)以民为本之德

(二)行孝守义之德

(三)尚和至善之德

(四)明辨是非之德

(五)鼎新经世之德

四、会通方法: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相生性

(一)培育积极“三观”是实践之基

(二)坚持互动交流是创生之源

(三)提升四种品质是立德之本

(四)构建一体化机制是统筹之方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道德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德育和德性问题则是道德观教育的应有之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和关键问题。德育的基础在人的德性,德育工作应以人的德性为基础。从德性与德育视域来看,“马学”(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不但存在着相通之处,而且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足于人的德性,从理论的、实践的方面来探讨、研究和揭示二者的相通之处,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资源,推进德行培养和德育工作的开展。文章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德性和德育的界定与两者关系的厘清。对马克思主义德育思想及儒家德育思想进行梳理,揭示两者与道德观、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从实践层面看,德性与德育作为直面社会现实的一种道德要求,两者统一于对价值的根本看法和存在的价值观中。马克思主义德育思想表现在人学思想层面,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人的本质的存在论分析体现出德育的人学本质。先秦儒家教育者不仅提出了系统的、丰富的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而且还从理论层面上探讨了德育的人性论依据,论证了德育的可行性及其必要性。
  第二部分,探究德性与德育视域下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会通的价值。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德性思想体现在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中,即生活德性理论。其次,儒家思想中关于“仁”、“义”、“礼”、“中庸”的德性观念和德性思想,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具有重大借鉴意义。从理论上,儒家德性观中关于德性人格的丰富而深刻内涵,既总结了以往形成的优秀人格思想,也在自我独特理论建构的基础上对德性人格方面的探讨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三部分,探析马克思主义德性、德育思想与儒家德性、德育思想会通的契机及其意义。首先,从会通的契机看,当代中国语境下“马”“儒”关系问题不可回避。其次,两者会通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另一方面能够以科学的态度辩证对待儒学,丰富教育资源。
  第四部分,基于德行培养和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相生性作为结合的依据,探寻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会通所需要的多种形式的方法借鉴。通过对道德主体的思想意识引导、学校德育过程的调节规范以及社会道德价值影响因素的和谐统一机制建构,以期望推动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会通的有效开展与深入结合。
  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和儒家思想关于德育、德性的内容进行综合研究,融会贯通,在阐述德育与德性相关性,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相容性、相生性的基础上,总结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会通的价值、内容以及方法。这对于丰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构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特色哲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