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代长寿绣的技法和纹样研究
【6h】

汉代长寿绣的技法和纹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早期刺绣

1.1刺绣的若干基本概念

1.2刺绣的起源和早期刺绣的发展历程

1.2.1刺绣的起源和发展

1.2.2华丽的春秋战国时期刺绣纹样

第二章富于韵律和气势之美的汉代刺绣

2.1汉代刺绣概况

2.2两汉时期刺绣发展的社会环境

2.2.1两汉时期社会文化背景

2.2.2两汉时期中外文化交流

2.2.3两汉时期发达的汉代纺织加工业

2.3汉代刺绣工艺的基本状况

2.3.1汉代刺绣纹样的基本特征

2.3.2汉代刺绣纹样的构成方式

2.3.3汉代刺绣的针法

第三章汉代长寿绣技术研究

3.1长寿绣的含义

3.1.1长寿绣名称的由来

3.1.2长寿绣的基本特征

3.1.3长寿绣实物汇总

3.2汉代长寿绣实物的技术分析

3.2.1出土长寿绣实物所使用的地布

3.2.2出土长寿绣实物所采用的针法

3.2.3长寿绣品的用途

第四章汉代长寿绣纹样研究

4.1日照海曲汉墓出土长寿绣的纹样

4.1.1出土刺绣概况

4.1.2绢地长寿绣纹样的分析

4.1.3海曲刺绣纹样元素的考释

4.1.4海曲汉墓出土长寿绣纹样与其他汉代长寿绣纹样的比较分析

4.2长寿绣汇总实物纹样分析

4.2.1汉代长寿绣纹样的组织方式

4.2.2汉代长寿绣纹样元素分析

4.2.3长寿绣纹样的寓意及其表现方法

4.3长寿绣纹样与其他汉代刺绣纹样的比较

4.3.1与汉代其它刺绣纹样的对比分析

4.3.2与汉代其它纺织纹样的对比分析

4.4两汉时期长寿绣的后续演变

4.4.1长寿绣演变以及悄然隐去

4.4.2盛极一时的长寿绣隐去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结论

5.1结论

5.2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汉代刺绣集前世之大成,达到了中国刺绣史上的一个顶峰。长寿绣是汉代刺绣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其纹样构成及纹样表现技法极具中国文化的风骨。自1970’年代马王堆汉墓出土一批长寿绣实物之后,长寿绣的出土实物一直不多,因而也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江苏、山东等地又出土了很多汉代长寿绣实物,为长寿绣的系统研究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条件。本文以山东海曲等地汉墓出土的长寿绣为新素材,结合其它汉代同类实物,从技术和工艺的双重角度,对汉代长寿绣的技法和纹样进行了研究。 本文首先通过对古代文献及早期刺绣实物(残片)的分析,梳理了古代刺绣的起源和早期刺绣的应用情况。重点分析了战国时期刺绣的技法、纹样特征,以了解汉代刺绣技术与艺术的源头和背景。 本文的第二部分介绍了两汉时期刺绣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另外,从总体上介绍了两汉时期刺绣的基本特征、构成方式、针法,以及对继承发展情况。汉代刺绣工艺水准的极高,纹样变化也很丰富。著名的有“信期绣”、“乘云绣”、“长寿绣”、“茱萸绣”等等。其中,长寿绣是汉代刺绣中独具特色的代表性品种之一。 本文以海曲汉墓出土的长寿绣作为一手材料,结合江苏东海县尹湾汉墓、江苏盐城神居山汉墓、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长寿绣,以及其它零散实物,对汉代长寿绣的技法与纹样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首先,本文汇总了长寿绣出土文物,作为分析和研究的基础。技法研究主要针对刺绣针法、地布及制品的形制特点;纹样研究则包含了长寿绣纹样的元素、组织方式、寓意,以及主题的表现手段。在研究路线上,除了对汉代长寿绣实物的汇总之外,本文重点对山东日照海曲汉墓出土长寿绣针法与纹样进行了单独的分析,并与其它汉代长寿绣纹样和针法进行了的对比。另外,本文从技术和纹样两方面,对长寿绣的继承和后续演变进行了探讨。

著录项

  • 作者

    张翠;

  •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

  • 授予单位 青岛大学;
  • 学科 服装设计与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厉冰;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S941.764;
  • 关键词

    汉代长寿绣; 纹样研究; 技法研究; 服装刺绣;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