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后循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6h】

后循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颅内外动脉狭窄/闭塞与后循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方法:选择发病24小时内入院的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心房纤颤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脑梗死病史、发病至入院时间),临床特征(血压及体温),实验室资料(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外周血白细胞数、红细胞压积、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在入院时及发病3天、发病1周时,采用斯堪的那维亚(ScandinavianStrokeScale,SSS)评分系统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入院后1周内SSS评分下降2分或以上者纳入进展性卒中组,否则纳入非进展性卒中组。采用PhilipsAchieva3.0T超导磁共振进行颅脑扫描(T1WI、T2WI、DW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评价颅内外血管狭窄/闭塞。应用凝血酶凝固法测定发病48小时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用免疫透射比浊终点法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结果:106例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中40例符合进展性卒中,发生率为37.7%。①进展性卒中组有糖尿病史患者的比例多于非进展性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2,P<0.01)。②两组入院72h后及1周后S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23~20.756,P<0.01)。两组入院时体温增高、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4~18.425,P<0.05)。而两组血糖、血压、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进展性卒中与非进展性卒中两组比较椎动脉颅内、颅外段狭窄/闭塞、基底动脉狭窄/闭塞的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11~7.71,p<0.05)。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椎动脉狭窄/闭塞、基底动脉狭窄/闭塞是后循环进展性卒中的独立危险预测指标。
   结论:后循环进展性卒中的发病率较高,病因复杂。后循环梗死患者48小时内的纤维蛋白原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是后循环进展性卒中的有效预测指标。由3.0TMRA显示的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程度能有效地预测后循环进展性卒中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