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以上颌窦形态改变为基础的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新分类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6h】

以上颌窦形态改变为基础的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新分类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以上颌窦形态改变为基础的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新分类方法研究

前言

1.1临床资料

1.2.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附图

第二章 以上颌窦标志点为基准的测量在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前言

2.1.临床资料

2.2.方法

2.3.结果

2.4.讨论

2.5.附图

小结

参考文献

综 述:颧骨复合体骨折分类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发表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颧骨复合体骨折(zygomatic complex fracture,ZCF)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骨折之一,有报道表明 ZCF发生率占面中部骨折的30%以上[1],不恰当的治疗会导致面部塌陷畸形和严重的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美观,为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许多学者对 ZCF提出过不同的分类方法,不论何种分类方法,其最终目的在于明确诊断、方便治疗和疗效评价,目前尚无一种被医师广泛接受而又非常实用的分类方法,而科学、实用的分类方法对于ZCF的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ZCF分类方法复杂繁多,但目前分类方法中似乎忽视了上颌窦这个颧骨复合体周围的一个重要解剖结构,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正中,其外上壁为颧骨体的内面,后外侧壁通过颧牙槽嵴与颧骨体相连,上壁与颧骨的一部分构成眶下壁和部分外侧壁,因此,颧骨高点的上下、内外和前后的移位都会引起上颌窦形态的改变。临床上我们观察到,绝大部分 ZCF都会涉及到上颌窦的骨折,上颌窦在三维方向的形态改变可以体现 ZCF的移位方向和程度。本课题旨在建立以上颌窦形态改变为基础的 ZCF分类的新方法,并在临床上应用以上颌窦为基准的测量对单侧 ZCF进行手术治疗,探讨以上颌窦为基准的测量和上颌窦形态的恢复能否作为ZCF术中复位和术后疗效评判的新标准。
  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黄岛院区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治疗的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86人,按性别、年龄、职业、致伤原因和Zingg分类情况,调查其流行病学特点,根据CT显示上颌窦各壁骨折移位的情况对所有患者重新分类;从中选取17例单侧B型ZCF患者,应用以上颌窦标志点为基础的测量指导术中复位和术后疗效评判。采用SPSS16.0统计学工具进行t检验。
  结果:1.86例ZCF患者年龄最小13岁,最大71岁,平均37.47岁,其中以20-50岁青壮年为主;男女比例5.1:1;致伤因素中交通事故排第一位占55.8%,工伤、运动伤、斗殴伤、摔伤依次占14.0%、10.4%、12.8%、7.0%;ZCF合并伤者51例占59.3%,最常见的合并伤是颅脑损伤占35.4%,合并下颌骨骨折、四肢伤、胸腹损伤、脊柱伤分别占21.5%、23.5%、15.7%、3.9%;单侧ZCF患者21例,占24.4%;Zingg分类情况显示:A1、A2、A3、B、C型骨折分别为:6、2、3、52、23例。
  2.以上颌窦形态改变为基础分类结果:A类骨折为上颌窦形态无改变,其中,A1型:骨折未波及上颌窦共6例,A2型:骨折波及窦壁但无移位5例,B类为上颌窦前壁和后外侧壁骨折并移位的病例,其中B1型:远中骨折片向前内移位25例;B1型:远中骨折片向后内移位12例;B3型:远中骨折片向前外移位15例,B4型:远中骨折片向后外移位11例;C类骨折为上颌窦各壁均断裂,移位复杂的骨折,共12例。
  3.应用上颌窦为基准的标志点进行测量对新分类方法中的单侧B型ZCF的复位治疗17例患者,效果满意。
  结论:1、以上颌窦形态改变为基础的新的分类方法涵盖所有的ZCF,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术前和术后选取以上颌窦标志点的测量能够指导新分类方法中的单侧B型ZCF的复位,并可作为术后疗效判断标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