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镜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6h】

内镜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评估

1.4 统计分析

结果

2.1一般资料统计

2.2术前数据统计比较

2.3术后数据统计分析

2.4手术相关资料

讨论

3.1 资料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3.2手术指征选择及统计结果分析

3.3 手术操作解析

3.4 经验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 录1

附 录2

附 录3

综述:脑出血临床治疗现状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在相同的手术指征前提下,回顾性对照分析内镜和开颅两种手术方式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治疗结果。通过比较两种术式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探讨两种术式的优劣。
  方法:
  1.收集城阳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8月至2016年7月间行内镜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26例临床资料,建立内镜脑血肿清除术组(简称内镜组)。参照内镜手术制定统一的术前指标:①手术适应征;②术前意识状态(GCS评分);③术前等待时间;④出血位置:基底节区。将患者性别、年龄、出血侧别、出血量、术前意识状态(术前GCS评分)及术前等待时间作为术前统计指标。将术后颅内血肿清除率、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意识状态(术后GCS评分)、术后6个月预后GO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作为术后统计指标。按照内镜组相同的术前指标,收集相同时间内城阳人民医院开颅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35例临床资料,建立开颅脑血肿清除术组(简称开颅组)及相关资料库。
  2.先分析术前统计指标比较两组可比性,再分析比较术后统计指标,对两种手术方式进行评价。
  结果:
  1.术前统计指标内镜组男:女=19:7;平均年龄52.7±4.2岁;平均血肿量44.4±4.3 ml;侧别左:右=16:10;平均术前等待时间16.4±9.3小时;术前GCS评分9.4±2.4分。开颅组男:女=23:12;平均年龄52.9±3.9岁;平均血肿量45.6±4.2 ml;侧别左:右=21:14;平均术前等待时间14.7±9.6小时;术前GCS评分9.3±2.1分。术前统计指标逐一进行组间的统计比较(T检验或者卡方检验)。结论是术前统计指标组间统计比较无差异,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2.术后统计指标①内镜组血肿清除率87.7±4.3%;开颅组血肿清除率85.9±5.2%。统计分析两组血肿清除率无差异。②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81.7±11.9分钟;开颅组平均手术时间185.6±8.7分钟。统计分析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③内镜组平均住院时间14.1±3.1天;开颅组平均住院时间19.7±2.9天。统计分析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④内镜组术后GCS评分12.3±2.6分;开颅组术后GCS评分11.2±2.5分。统计分析两组术后GCS评分有差异。⑤内镜组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开颅组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统计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⑥内镜组术后6个月预后GOS评分4.0±0.6级;开颅组术后6个月预后GOS评分4.0±0.5级。统计分析两组6个月预后GOS评分无差异。
  结论:内镜脑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特点。具备直视下清除血肿、止血完善、患者恢复快等优点。通过临床试验对照,内镜手术在患者术后短期预后效果优于开颅手术,在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上,内镜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因此在术前充分评估手术适用症情况下,内镜手术可以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给患者带来帮助。从长期预后结果来看,患者可获得与开颅手术相同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