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右束支阻滞心室不同步的特点
【6h】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右束支阻滞心室不同步的特点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第1章 资料和方法

1.1 选择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第2章 结果

2.1 入选标准分析

2.2 常规超声心动图分析

2.3 VVI数据分析

第3章 讨论

3.1 VVI技术对CRBBB左心室同步性的评价

3.2 VVI技术对CRBBB右心室同步性的评价

3.3 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心室舒张功能

3.4 心衰伴RBBB患者CRT治疗的探讨

3.5 局限性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超声技术评价右束支阻滞心脏不同步的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研究右束支阻滞患者心室收缩的不同步性,以指导临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优化。
  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前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共20人作为试验组;选取与试验组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人作为对照组。对实验对象进行数据测量:
  1)应用常规超声测量: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EF值、Sm值(左室侧壁基底段)、E/A值、二尖瓣反流,右心房内径、右心室横径、右心室流出道内径、Sm值(右室侧壁基底段)、E/A值、三尖瓣反流。
  2)应用VVI测量:左室短轴切面16节段径向应变达峰时间(Tsr)、周向应变达峰时间(Tsc)、旋转角度达峰时间(Tra);右室室间隔及游离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共6个节段的应变(收缩)速度达峰时间(Tsl)。分别计算每个实验对象的各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r-SD、Tsc-SD、Tra-SD、Tsl-SD)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1.CRBBB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常规超声测得的左室数据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在右室E/A值、三尖瓣反流率上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2.CRBBB组与对照组相比较,VVI测得的左室Tsc-SD、Tra-SD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Tsr-SD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右室Tsl-SD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3.应用VVI进行数据测量,CRBBB组左室Tsc及Tra最早位于后间隔,最晚位于侧壁;对照组左室Tsc及Tra最早位于前间隔,最晚位于下后壁。
  4.CRBBB组右室Tsl最早位于室间隔中间段,最晚位于游离壁基底段;对照组右室Tsl最早位于室间隔基底段,最晚位于游离壁心尖段。
  5.左室达峰顺序:CRBBB组起自后间隔,同时沿顺时针和逆时针向两个方向顺序达峰,最后到达侧壁;对照组起自前间隔,呈大致顺时针方向顺序达峰,最后到达下后壁。右室达峰顺序:CRBBB组起自室间隔中间段,按室间隔中间段-室间隔基底段-室间隔心尖段-游离壁心尖段-游离壁中间段顺序达峰,最终达游离壁基底段;对照组起自室间隔基底段,按室间隔基底段-室间隔心尖段-室间隔中间段-游离壁基底段-游离壁中间段顺序达峰,最终达游离壁心尖段。
  结论:
  1.CRBBB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减低。左心室各节段周向应变及旋转角度应变不同步(P<0.05),且收缩达峰顺序与健康人有差异。
  2.常规超声不能发现CRBBB患者左室内不同步性,VVI技术可以评价CRBBB心肌运动的同步性。
  3.CRBBB患者右室内收缩不同步、延迟,且收缩达峰顺序与健康人不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