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6h】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方法

结果

1 临床基本特征

2 安全性及有效性

3 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因素

典型病例

讨论

1 对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认识

2 视网膜的解剖结构

3 OCT在BRVO合并黄斑水肿中的应用

4 康柏西普有效性及安全性

5 黄斑水肿预后视力的相关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评估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光感受器细胞层厚度(PLT)、外核层厚度(ONLT)的变化,探讨治疗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光感受器细胞层厚度(PLT)、外核层厚度(ONLT)与预后视力的相关性。
  方法:本研究为自身对照的回顾性研究,选取36例(36眼)继发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黄斑水肿患者,每位患者接受每月一次连续三次的康柏西普0.5mg/0.05ml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随后每月随访,评估视力稳定性及疾病活动情况,给予按需治疗。选取治疗前及治疗后1、3、6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治疗前及治疗后3、6月时的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作为疗效观察指标;记录每次访视的不良事件作为安全性观察指标;采集治疗前及治疗后1、3、6月时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光感受器细胞层厚度及外核层厚度为疗效相关性指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基线BCVA为50.39±9.55,治疗后1、3、6月BCVA分别为70.47±12.33、72.72±12.16、70.89±11.74,相对于基线分别提高了20.08、22.33、20.50个ETDRS字母,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与治疗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
  2.基线CRT为477.22±80.02μm,治疗后1、3、6月CRT分别为267.47±93.64μm、260.42±86.32μm、260.56±73.28μm,相对于基线分别降低了209.75μm、216.81μm、216.67μm,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与治疗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
  3.基线PLT为66.06±15.38μm,治疗后1、3、6月PLT分别为76.89±11.05μm、78.81±11.61μm、79.19±11.35μm,相对于基线分别增加了10.83μm、12.75μm、13.14μm,与基线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
  4.基线ONLT为411.33±78.22μm,治疗后1、3、6月ONLT分别为193.89±90.14μm、181.72±84.91μm、180.00±65.95μm,相对于基线分别降低了217.44μm、229.61μm、231.33μm,与基线差别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00、p=0.000)。
  5.康柏西普注射治疗后6个月,BCVA与PLT呈正相关关系(r=0.486,p=0.003),BCVA和ONLT呈负相关关系(r=-0.402,p=0.015),而治疗后的BCVA与CRT无相关性(r=-0.228,p=0.180)。
  6.治疗期间平均玻璃体腔注射次数为:3.25±0.50次,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严重眼部不良反应及全身并发症。
  结论:1.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能减轻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导致的黄斑水肿,改善视功能,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的黄斑水肿安全有效。
  2.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导致的黄斑水肿后,视力预后与光感受器细胞层厚度呈正相关,与外核层厚度呈负相关,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无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