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氨甲环酸局部应用时间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影响
【6h】

氨甲环酸局部应用时间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 分析氨甲环酸局部应用时间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及凝血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需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20例,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每组30例。在手术结束、缝合关节囊后、关闭皮肤切口前,2.0g氨甲环酸稀释于20ml生理盐水中,经引流管注入关节腔,Ⅰ组氨甲环酸局部应用时间为1小时;Ⅱ组氨甲环酸局部应用时间为2小时;Ⅲ组氨甲环酸局部应用时间为4小时;Ⅳ组氨甲环酸局部应用时间为6小时。氨甲环酸局部应用时间控制完成后放开引流,行高负压吸引,于术后48小时内拔除引流管,术后常规应用足底泵、术后12小时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出院后口服利伐沙班抗凝至术后35天。比较四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术前血凝指标、血红蛋白(Hb)值、红细胞压积(HCT)值的差异;比较四组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血红蛋白值、红细胞压积值的差异;比较四组患者病例中是否有异常的肢体肿胀及皮下淤血斑;比较四组患者病例中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相关的临床表现。 结果: 四组患者病例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因、体重指数、ASA、APTT、PT、FIB及手术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能够进行比较,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组患者术前Hb、HCT数值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四组患者Hb、HCT均呈减少趋势,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四组患者Hb、HCT均较术后第1天呈上升趋势,Ⅲ组患者上升趋势明显,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组患者术后引流量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总失血量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Ⅲ组患者的总出血量显著低于其他组;四组患者隐性出血量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Ⅲ组患者隐性出血量显著低于其他组;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四组病例中Ⅳ组出现4例刀口周围Ⅱ度肿胀,5例刀口周围小片状瘀斑,刀口疼痛,给予局部烤灯照射后消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四组患者都没有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临床表现,术后第5天常规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随访术后3个月的时候,四组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 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在减少术后失血量而不引起刀口并发症方面,氨甲环酸局部应用4小时止血效果最佳,并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