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态社会主义的哲学反思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6h】

生态社会主义的哲学反思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概况

三、相关概念界定与厘清

四、研究方法、文章结构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生态社会主义的缘起及哲学基础

第一节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生态危机的日益突出

二、“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三、绿色运动的风起云涌

第二节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哲学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理论

二、生态学、系统论、未来学的理论成果

三、法兰克福学派的环境危机理论

第三节 生态社会主义的历史流变

一、生成阶段:“红色绿化”

二、发展阶段:“红绿交融”

三、深入阶段:“绿色红化”

第二章 生态社会主义的反思与批判

第一节 对前苏联生态教训的反思

一、对前苏联粗放型增长模式的反思

二、对前苏联的生态教训的总结

第二节 对生态帝国主义的批判

一、生态帝国主义的资源掠夺

二、生态帝国主义的污染输出

第三章 生态危机之本质及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诉求

第一节 生态危机的根源

一、关于生态危机根源的新争议

二、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系统的矛盾

第二节 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政治战略

一、社会结构的变革

二、价值观的转变

第三节 生态危机的解决路径

一、对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

二、生态危机的最终解决

第四章 生态社会主义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节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 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生态社会主义自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兴起以来,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思潮和运动。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大批共产党员和左派人士加入生态运动,加速了生态社会主义向科学社会主义接近。因此,生态社会主义可以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借鉴,尤其是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提供借鉴,这是研究生态社会主义的意义所在。
   本文的主旨是概括和分析生态社会主义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即绪论和四章。绪论主要论述该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对文中涉及的相关概念也做了界定,并对该文的创新之处也做了一个简要的说明。第一章,生态社会主义的缘起及哲学基础,分别从产生的社会背景、哲学基础和历史流变作出了说明。第二章,生态社会主义的反思与批判生态,分析了前苏联解体的原因,并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提出了关于生态帝国主义的新理论,对生态帝国主义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进行了批判。第三章,通过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系统的矛盾,明确指出生态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以社会结构变革和价值观的变革相结合的生态政治战略。第四章,指出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及生态社会主义给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