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一氧化氮供体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6h】

一氧化氮供体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缩写词索引

第一章立题依据和研究背景

1.1NSAIDs的作用机制

1.2血小板生理功能调节

1.3NO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化合物

第二章目标化合物的设计

第三章合成路线的选择

第四章结果与讨论

第五章实验部分

5.1化学实验部分

5.2药理实验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 谢

附 图

展开▼

摘要

该实验室多年来对4-色满酮类化合物、色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和异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以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一些上述化合物的衍生物具有抗炎活性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但也存在胃肠道毒副作用.根据NO供体型NSAIDs的作用机理,结合该实验室多年的研究工作基础,以单羟基取代的4-色满酮类化合物、色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和异黄酮类化合物为母体,和NO片断相连合成了一些关键中间体和21个目标化合物,其中有2个关键中间体和所有的目标化合物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部分关键中间体和所有的目标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均经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确定.测试了两个目标化合物ZF-1和ZF-7对血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个化合物可能具有降压作用.采用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法对部分关键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抗炎活性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其中2,2-二甲基-7-羟基色满酮、7-羟基黄酮、6-羟基黄酮、2'-氯-6-(4-亚硝基丁基氧)黄酮、2'-氟-6-(4-亚硝基丁基氧)黄酮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采用Born比浊法对部分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筛选,实验结果表明,所筛选的关键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的体外抑制作用不及阿司匹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