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跨情境下青少年慈善捐助归因的特点及其影响机制
【6h】

跨情境下青少年慈善捐助归因的特点及其影响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选题的来源和背景

1.1 选题来源

1.2 选题背景

2 文献综述

2.1 归因概念

2.2 归因理论

2.3 情境对行为归因的影响

2.4 归因对捐助行为的影响

2.5 归因对捐助行为的影响机制

3 问题提出与研究构想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意义

3.3 研究构想

4 实验研究

4.1 实验一 紧急与非紧急情境下青少年慈善捐助归因的特点及其影响机制

4.2 实验二 非紧急情境下青少年慈善捐助归因的匿名效应及其影响机制

4.3 实验三 紧急情境下青少年慈善捐助行为归因的匿名效应及其影响机制

5 总讨论

5.1 跨情境下青少年慈善捐助归因的特点

5.2 跨情境下青少年慈善捐助归因的中介效应

5.3 跨情境下青少年慈善捐助归因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6 结论、创新、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慈善捐助是一种把金钱或财物无偿赠与个体或团体组织的亲社会行为。而我国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却面临慈善文化氛围淡薄、公众的参与度低等问题,面对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个体的慈善捐助将历经由浅及深的过程,其背后的原因机制也越来越复杂,慈善捐助归因也因此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根据Weiner(1980)的理论,潜在的助人者在实施捐助行为之前会考虑受助者需要帮助的理由,并进行一定的认知推断,这个过程受情境的影响作用较大,许多研究都表明跨情境下个体的认知归因和行为表现是不同的。除此之外,这一过程还会受到个体固有信念、动机、情感反应、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而对后续的行为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而青少年正处于自我意识、主体能力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通过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能使其形成对慈善捐助的正确认识,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更好的增强其慈善意识,更积极的参与到慈善捐助这一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中来。
  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来具体考察跨情境下青少年慈善捐助归因的特点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情境下,青少年慈善捐助行为的归因不同且对后续的捐助行为影响也不同。在紧急、公开和紧急公开情境下,被试更倾向于将捐助行为归因于外部情境;而面对非紧急、匿名和紧急匿名的情境,被试则倾向于做出内部归因。青少年在紧急情境下的捐助行为少于非紧急情境;公开情境下的捐助行为少于匿名情境;紧急匿名情境下的捐助行为多于紧急公开情境。(2)归因作为中介作用将内部心理和外部行为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在认知判断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如果个体所面临的情境过于复杂,就可能加重认知负荷,造成归因中介作用的消失。(3)在青少年进行慈善捐助行的过程中,情境和信念均是影响被试认知判断的重要因素,情境在此过程中起到了有调节的中介作用,并对后续的捐助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从认知到行动的过程并没有受到价值取向的调节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