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维甲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
【6h】

维甲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前言

第一章处方前研究工作

第二章维甲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第三章维甲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剂学性质研究

第四章固体脂质纳米粒冷冻干燥工艺研究

第五章维甲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全文结论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是以固态的天然或合成的脂类为载体制成的粒径约为50-1000 nm的胶体给药体系,具有物理稳定性高、药物泄漏慢、毒性低等优点,是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给药系统。本论文选定维甲酸为模型药,对维甲酸固体脂质纳米粒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以甲醇-0.05mol/L,NH<,4>H<,2>PO<,4>(90:10,v/v)为流动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的含量、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方法简单,结果准确。维甲酸在水中溶解度极低,油水分配系数结果表明,维甲酸的脂溶性高,适合于做SLN的模型药物。 在处方前研究的基础上,选择超声一高压匀质法制备了维甲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单因素考察结果表明,超声强度和时间,匀化次数和压力对SLN的粒径影响较大;处方研究表明采用山嵛酸甘油酯(Compritol 888 ATO)为脂质材料,豆磷脂/PluronicF-68(或豆磷脂/Tween 80)为乳化剂所得SLN载药量高、稳定性好。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制得SLN的包封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处方组成。所制得的两种SLN粒径小,包封率较高。表明本法可以简便、快速制备维甲酸固体脂质纳米粒。 本文对维甲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剂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SLN的表面形态,采用光子相关光谱法测定了粒径大小和分布,并详细研究了SLN的ζ电位和稳定性。采用低温超速离心法测定了SLN 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考察了SLN的载药能力及载药形式,本章建立了SLN释放度测定的HPLC分析方法,研究了SLN的体外释药特性,并对其释药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对SLN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详细评价了放置过程中SLN的外观、粒径大小、ζ电位和包封率。 结果表明,两种SLN粒子形态为较圆整的球形;Tween-SLN和F<,68>-SLN的平均粒径分别为(89.3±11.2)nm和(158.3±8.7)nnl;ζ电位在-20~-35 mV之间,SLN的pH为5.8-5.9。样品的包封率均在90%以上。药物释放结果显示维甲酸在测定时间内释放较完全,药物释放符合Weibull方程。从释放曲线上可以较清楚的反映出药物从SLN中的释放分为突释和缓释两部分。根据释放结果推测SLN载药方式为表面吸附与包埋载药共存。 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SLN在4℃时储藏比较稳定。平均粒径随时间增加有所增加, ζ电位降低,包封率变化不大。25℃时,平均粒径随时间增加比4℃时大,ζ电位降低,包封率降低,药物发生泄漏。 冷冻干燥可解决SLN长期放置的稳定性问题,本文详细研究了维甲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冷冻干燥的工艺,选择不同糖类、右旋糖酐等辅料作为冻干保护剂,制得了维甲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冻干品。以冻干品的外观、再分散后的粒径大小为指标,对固体脂质纳米粒冷冻干燥的工艺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不同的保护剂和同一保护剂不同浓度对再分散后粒径的影响显著。在不含保护剂的情况下,SLN 再分散时很难保持原有的粒径,与未加保护剂处方相比,甘露醇对粒径几乎没有保护作用。右旋糖酐再分散后粒径增加。海藻糖可加快SLN的再分散速度,根据外观、再分散后粒径的大小,单独应用以上几种保护剂,其冻干保护效果依次为:蔗糖>海藻糖>乳糖>甘露醇>右旋糖酐。保护剂合用实验显示:海藻糖+甘露醇、海藻糖+蔗糖、甘露醇+蔗糖均可取得满意的外观和粒径保护效果。包封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处方间无较大差异。 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法测定了SLN的微观形态和晶型。结合保护剂粒径分析结果的比较,提出了固体脂质纳米粒冷冻干燥的保护机理:(1)保护剂在冷冻干燥过程中与SLN具有充分亲和力,始终保持均一结构(2)冻干后样品保持良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SLN的再分散。 建立了大鼠血浆及组织匀浆中维甲酸分析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自制维甲酸混悬剂为对照组,考察了大鼠口服和静脉注射维甲酸SLN的药动学过程,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以统计矩法计算体内药动学参数。口服药动学结果表明,两种固体脂质纳米粒可以明显提高维甲酸的生物利用度,SLN 组的平均AUC<,o-∞>分别为27.24μgh/mL,27.12μg h/mL,而对照组为6.34μgh/mL,分别为对照组的4.29倍和4.27倍。SLN组的Cmax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5μg/mL和7.35u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2μg/mL。SLN组的消除速率常数Kc较低,分别为0.293 h<'-1>、0.278 h<'-1>,而对照组为0.60 h<'-1>;平均MRT为4.293 h,3.449 h,而对照组为2.595 h,静注药动学结果表明,两种SLN组的血药浓度比对照组有所提高,可以减慢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平均AUC<,o-∞>分别为25.47μgh/mL,24.07μGh/mL,而对照组为14.36μg h/mL,分别为对照组的1.77倍和1.68 倍。 大鼠静注SLN后各个时间点的测定心、肝、脾、肺、肾和脑等组织的药物浓度, 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两种SLN在体内的分布和消除较慢,2小时后在各组织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可维持较长的时间。其中维甲酸在肝脏和脑组织内浓度较高,有望用于肝癌的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