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反传销犯罪的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6h】

我国反传销犯罪的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一章 我国传销犯罪的概况

第一节 我国对传销犯罪的界定

一、我国“传销”概念的引入

二、我国对“传销犯罪”的界定

第二节 我国传销犯罪的性质

一、我国传销犯罪的客观行为

二、我国传销犯罪侵犯的客体

第三节 我国传销犯罪的特点

一、地域性

二、欺骗性

第二章 传销犯罪在我国产生的原因及现状

第一节 传销犯罪在我国产生的原因

一、传销犯罪在我国产生的自然原因

二、传销犯罪在我国产生的社会原因

三、传销犯罪在我国产生的文化原因

第二节 我国传销犯罪的犯罪现状

一、我国传销犯罪的犯罪数量

二、我国传销犯罪的人员构成

三、我国传销犯罪的趋势

第三节 我国对传销犯罪的治理现状

一、我国对传销犯罪的查处

二、现阶段我国控制传销犯罪的刑法规范

三、现阶段我国控制传销犯罪的刑罚裁量

第三章 现阶段我国对传销犯罪治理效果不佳的原因

第一节 打击传销犯罪的立法尚不完善

一、打击传销犯罪侦查技术措施立法不完善

二、打击网络传销犯罪立法缺失

第二节 传销犯罪公正司法受限

一、舆论限制司法裁判

二、有罪推定的司法观点普遍适用

第三节 打击传销犯罪执法不力

一、打击传销犯罪工作缺乏组织机制

二、社会流动人口管理不扎实

第四章 现阶段我国对传销犯罪治理效果不佳的解决对策

第一节 完善打击传销犯罪的立法

一、完善打击传销犯罪侦查技术措施的立法

二、完善打击网络传销犯罪的立法

第二节 促进传销犯罪司法裁判公平公正

一、正确引导舆论

二、强化法官规则意识

第三节 加强打击传销犯罪执法力度

一、建立组织机构和领导机制

二、加强社会流动人口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20世纪40年代,直销被定义化,其创始人为Kasabei。在此之后,美国的Lee Mytnger和William Gasselberry两人共同对直销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之后创立出一种针对于产品销售领域内的新型薪水计量方式。这种方式将直销与员工的酬金制度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在传统意义下的员工销售薪水制度下新建了一个多带计酬方式。这种营销制度在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多个国家被以“金字塔销售计划”等外衣冠以非法的销售行为,这种行为即被界定为传销。1998年4月21日,我国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禁止传销活动的通知》、2009年2月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七)》正式将“传销”入罪,定义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本文以传销犯罪的概况为起点,在探讨我国传销犯罪的犯罪现状基础上,着重分析传销犯罪的犯罪成因,结合我国对传销犯罪的治理现状,探讨其治理不佳的原因,对针对我国传销犯罪治理不佳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本文着力探究反传销犯罪的法律制度完善问题,全文共分四章: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章主要探讨传销的概况。本章从传销犯罪的界定、传销犯罪的性质和传销犯罪的特点出发,阐述有关传销主要理论;第二章主要分析我国传销犯罪的产生原因和现状。本章从分析我国传销犯罪产生的原因出发,探讨我国传销犯罪的犯罪现状及犯罪的治理现状;第三章从立法、司法、执法三个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对传销犯罪治理不佳的原因;第四章结合现阶段我国对传销犯罪治理不佳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著录项

  • 作者

    马思婷;

  •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

  • 授予单位 宁夏大学;
  • 学科 法学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自然;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分则;
  • 关键词

    传销犯罪; 法律制度; 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