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能源开发区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影响研究——以榆林市北六县为例
【6h】

能源开发区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影响研究——以榆林市北六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论文说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

2.1 理论基础

2.2 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2.3 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影响研究进展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3.1 自然地理位置

3.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3.3 能源开发及生态环境概况

3.4 研究区生态补偿概况

第四章 能源开发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影响分析

4.1 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

4.2 农户可持续生计指标建立

4.3 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影响分析

第五章 能源开发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策略影响分析

5.1 研究区生计策略特征分析

5.2 不同区域生计策略差异分析

5.3 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策略影响分析

第六章 农户对生态补偿感知、响应及政策建议

6.1 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生计影响评价

6.2 农户对生态补偿的感知及响应分析

6.3 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生态补偿作是一种将外在的、非市场环境价值转化为当地参与者提供生态服务(ES)的财政激励机制,农户作为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及生态补偿项目的主要参与者,生态补偿的实施对农户生计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国际能源贸易摩擦日益升级和我国能源战略西移,陕甘宁蒙能源“金三角”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储备和接替区,已成为我国“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重要基地。榆林市作为陕甘宁蒙能源“金三角”的核心地区,区域内各类能源矿产资源组合配置好,是名副其实的矿产资源富集区。然而,该地区又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农村经济贫困的复合地区,近年来,大规模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地表塌陷、地下水位下降、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也造成农户间接成本增加。榆林市生态补偿项目实施的实质就是通过一定的政策、经济手段实现生态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对当地农户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实际耕地面积减少及生产方式转变,直接影响到农户的生计资本,进而影响到农户的生计策略。这种影响不仅关系到生态补偿项目可持续性,更关系到社会公平性。
  本研究从农户视角出发,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可持续生计指标与研究区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等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能源开发生态补偿背景下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指标体系。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对榆林市能源资源丰富、开发典型的府谷县、神木县、榆阳区、横山区、靖边县、定边县北部六县的样本农户进行入户调查访谈,以入户调查获取的有效数据为基础测算农户生计资本,通过对不同能源开发区、不同县区、生态补偿参与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区农户生计资本现状及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影响;然后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生计活动参与和生计活动收入两方面出发分析了研究区农户生计策略现状及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策略影响,并进一步定量分析了不同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各项生计资本及生计策略影响效应;最后,针对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及提高农户生计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
  (1)不同区域农户生计资本分析。
  ①榆林市农户生计资本整体水平较高且不同能源开发区存在一定差异性,煤炭资源开发区除自然资本以外各项生计资本均高于油气资源开发区。由于煤炭开发及生态补偿影响,煤炭资源开发区自然资本值为0.1175,明显低于油气资源开发区;在其他生计资本方面,煤炭资源开发区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分别为0.7418、0.3411、0.2646、0.2207;均高于油气资源开发区(0.6369、0.3239、0.2401、0.2163)。
  ②从能源开发区内部情况来看,不同县区农户生计资本情况也存在差异性。神木县总体生计资本最高,为1.7124;其次是府谷县和靖边县,分别为1.7072、1.6557;榆阳区和横山区与神木、府谷县相比生计资本较小,分别为1.6443、1.6052;定边县生计资本在六县中最低,为1.558。
  (2)生态补偿前后农户生计资本分析。
  ①生态补偿实施后农户整体生计资本显著提高。生态补偿实施前后生计资本存在明显差异,农户生计资本值由生态补偿前的1.4982增加至目前的1.6361,增加了0.1379。
  ②生态补偿实施前后农户各金融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变化幅度相比较大。在自然资本方面,农户自然资本值由生态补偿前的0.1645大幅度下降至0.0776;金融资本方面,农户金融资本值由生态补偿前的0.6098大幅度增加至目前的0.7413,增加幅度最大;生态补偿实施后农户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分别增加了0.0395、0.0239和0.0299。这主要是因为研究区生态补偿方式以资金补偿和移民搬迁乡结合为主,农户参与生态补偿后自然资本拥有量减少,金融、物质、人力和社会资本明显提高。
  (3)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分析。
  ①不同能源开发区农户生计策略存在明显差异。从生计活动参与情况来看,油气资源开发区农业种植活动所占比重高达71%,明显高于煤炭资源开发区(34%);而在非农业自营、畜牧业和务工活动方面,煤炭资源开发区所占比重均明显高于油气资源开发区。从生计活动收入水平来看,煤炭资源开发区的务工收入、非农业自营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水平均高于油气资源开发区。
  ②生态补偿对农业种植活动参与程度及其收入水平均有明显的负向影响作用,对非农自营活动参与及收入水平均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作用,这些影响都通过了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检验,在0.01水平上显著。
  ③生态补偿对外出务工活动影响作用随着参与程度和补偿资金表现出差异,生态补偿参与因素对务工活动参与及收入水平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值分别为1.467、0.035;补偿金额对务工活动参与及收入水平均有明显的负向影响作用,值分别为-1.224、-0.094。
  (4)农户对生态补偿的感知及响应。
  ①资金补偿、物质补偿、政策补偿三种补偿方式对整体生计资本的影响作用在5%(6%)的置信区间上显著,三者的影响系统均为正。
  ②四种生态补偿方式的实施都有利于提高农户生计水平,但是生态补偿方式的交互作用对农户生计策略正向影响最为显著,因此农户也更加容易接受互相“捆绑”的生态补偿方式。另一方面,农户生计策略差异对其资金补补偿和技术补偿两种补偿方式的影响最为显著,对生态补偿方式组合(交互作用)影响较小。
  ③不同能源开发区农户对生态补偿的感知及响应差异较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