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男女同校之女学生研究(1920-1937)
【6h】

大学男女同校之女学生研究(1920-1937)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何处觅芳踪: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背景

第一节“五四”前女子教育状况

第二节女子学校教育进入公共视野

第二章前程多歧路:大学男女同校的实现与争论

第一节大学“开女禁”之争

第二节大学男女同校情况分析

第三节同校后的大学生活

第三章何处是归程:女学生社会身份的重构

第一节社交公开与婚姻观念的转变

第二节两难选择——“离家”与“归家”

第三节大学生——社会的新兴力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教育对个人的成长、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代的大学教育更是人才培养、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渠道。作为教育的主体——人,自然在教育的各项环节中不可缺失,这本无关性别。可是在历史上,东西方的女子教育均存在相当程度的缺失,男女成为同学一度难以实现,其原因是多样的。在近代中国,大学男女同校的实现又有其特殊的发展轨迹。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从无到有,从男女分校到男女同校,与当时的国家政局、世界潮流密不可分。同时,这一过程也是中国教育逐渐近代化的重要体现。青年学生易于接受新思想、打破旧传统,在近代社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女学生的加入更是壮大了这一队伍。他们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新思想来改造旧的社会,肩负起时代使命。
  本文以近代中国教育史料、时人报刊文章、回忆录及口述资料等为依据,以中国大学男女同校为研究对象。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的时代背景下,集中论述中国的大学男女同校如何实现,如何引发争论;同校之后的大学生活发生的改变以及存在的问题;男女同校对于学生个体的社会交往,婚姻态度,职业选择等方面的影响;受此影响,越来越多的女学生走出家门,走进学校,毕业之后选择从事社会职业;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作为社会的新兴力量,对国家、社会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