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虚拟现实(VR)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6h】

虚拟现实(VR)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1.1.2《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1.1.3可视化教学的要求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1.3.2国内研究现状

1.3.3文献评述

1.4研究方法

1.4.1文献研究法

1.4.2实验研究法

1.4.3问卷调查法

1.5研究内容

第二章理论基础

2.1虚拟现实技术概念

2.2虚拟现实技术特点与分类

2.2.1虚拟现实技术特点

2.2.2虚拟现实的分类

2.3虚拟现实在小学语文应用中的理论基础

2.3.1情境模拟学习理论

2.3.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3戴尔经验之塔理论

第三章虚拟现实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3.1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分析

3.1.1小学语文课程要求

3.1.2小学语文学科特点

3.2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3.2.1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3.2.2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2.3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3.3虚拟现实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的价值

3.3.1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体验

3.3.2深化知识学习,促进思维能力培养

3.3.3促进知识迁移

3.4虚拟现实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方式

第四章虚拟现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4.1《桂林山水》虚拟情境创设

4.2《桂林山水》虚拟教学案例设计

4.2.1教学内容分析

4.2.2教学设计分析

4.2.3教学目标制定

4.3《桂林山水》教学实践

4.4《桂林山水》教学评价

4.4.1数据的提取

4.4.2数据分析

4.4.3效果评估

4.5《桂林山水》虚拟现实教学反思

4.5.1教学设计反思

4.5.2虚拟现实技术与语文整合问题反思

4.5.3教学改进建议

5.1结论

5.2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逻辑思维的工具学科。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结构还不是非常丰富,与此同时,学生的想象思维却比较发达,因此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本文对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VR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梳理,采用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研究了VR技术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促进作用。在对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VR技术的引入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价值,包括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体验;深化知识学习,促进思维能力培养;促进知识迁移等三方面。本文借助VR头戴式设备将虚拟教学情境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并详细阐述了《桂林山水》的虚拟情境创设。同时基于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型,对《桂林山水》一文进行虚拟现实情景下的教学案例设计。为了评估虚拟教学的效果,本文选取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实验班为进行虚拟教学的班级,对照班为不引入虚拟教学的班级,问卷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虚拟教学的班级对于语文课堂更感兴趣,且对于虚拟现实所呈现的教学内容更加容易接受,同时在对课堂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上也比传统教学的班级优秀。最后本文从教学设计、VR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等两方面对虚拟现实教学进行了反思,主要包括虚拟教学的沉浸性较低、应用还不广泛,还面临着技术和教学方法的挑战。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进建议:引入虚拟技术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文本的重要性;形式新颖与更好教学效果有机统一;实现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