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苏联国家结构与党的领导体制的矛盾及其演化
【6h】

苏联国家结构与党的领导体制的矛盾及其演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联邦制国家结构的形成

(一)联邦制形成的历史条件

(二)苏联共产党选择了联邦制

二、苏联共产党领导体制的形成

(一)以集中为特征的党的领导体制的形成

(二)苏联共产党领导体制的合理性分析

三、苏联国家结构与党的领导体制的矛盾冲突

(一)理论上的矛盾冲突

(二)实践上的矛盾冲突

四、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解体

(一)改革诱发并激化了民族矛盾

(二)改革剪断了维系联邦制的纽带

五、值得吸取的经验教训

(一)坚持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

(三)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民族问题

(四)必须重视和加强民主监督机制

结束语

注 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联共产党在组建新国家的时候,从本国多民族的特点出发,选择了联邦制共和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与此同时,由于历史的特点和革命胜利以后国内外形势的需要,又形成了苏联共产党以集中为特征的领导体制。这样,新建的苏维埃共和国实际上便成为国家结构上的联邦制与领导体制上的集中制相互结合的联邦制共和国。这种国家结构与领导体制的奇特结合,对于推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曾经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但是,这种结合从一开始便存在其内在的矛盾,而且在实践中,特别是在斯大林时期,由于不断地强化党的集权制,不断地削弱各个加盟共和国的权益,遂造成了党政之间,党的领导与各民族之间,俄罗斯共和国与各个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孕育了苏联严重的社会危机。 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从“革新”党走向削弱党、取消党的发展方向,助长了民族分离主义的倾向,走向了与斯大林相反的另一个错误极端,并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上述历史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中,必须坚持国家的统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民族问题,必须重视和加强民主监督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