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村小学为例
【6h】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村小学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1999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开发机制转换的正式启动。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都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样,校本课程在我国就应运而生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旨在为社会培养完整的人。但近年来,校本课程在很多学校走得很坎坷,这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中,专家们习惯把关注点投向城市学校,往往以城市学校的现状和价值取向作为研究基准。所以总结出来的经验难免会与中国农村学校的实际相脱节。鉴于此,本研究立足于内蒙古中西部某地区农村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现状以及实施困境的深层原因,希望能探讨出适合内蒙古中西部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本文以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为研究对象,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村小学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该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对其理解有失偏颇;课程意识淡薄;农村教师缺乏必要的精力与能力;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难以确保科学性等问题。笔者针对该地区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农村教师要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学校要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保障课程有效实施;根据学校实际挖掘适合本校的课程资源;建立与校本课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等几点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考察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条件差的某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为其设计了可供参考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该方案主要针对该小学学生存在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普遍较差以及信息闭塞、视野狭窄、缺乏探求新知兴趣等问题,设计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加其信息量的课程,最主要的目的是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使其懂得“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道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