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旅游纪念品开发中的文化真实性分析
【6h】

旅游纪念品开发中的文化真实性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得以蓬勃发展。作为旅游消费重要内容的旅游纪念品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精神文化消费。本文综合运用旅游人类学及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旅游纪念品为个案,把旅游纪念品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重点探讨在民族文化商品化的过程中,旅游纪念品作为文化符号,如何被选择与定位,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符号的商品化与真实性问题。同时关注在民族文化商品化过程中,如何一方面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的“原生性”免遭破坏,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地创新发展,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和旅游者的需求等问题。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首先对旅游纪念品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界定,并对有关“文化真实”的不同理论观点进行了梳理;其次,介绍了呼和浩特市旅游纪念品概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和特征分析,把旅游纪念品作为一个文化整体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深度阐述;第三,分别对旅游纪念品生产经营者和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以了解旅游纪念品经营和消费中的“文化定位”与“文化选择”,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了民族文化商品化中的“文化真实性”问题。
   本文的研究结论是:
   民族文化商品化现象集中体现于旅游业中。在呼和浩特市旅游纪念品中,蒙古族文化符号被大量利用。根据笔者对商家的调查,他们普遍认为,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销售情况较好。因而,他们主要选择蒙古族文化作为自己经营商品的文化定位;对于游客而言,他们在选择纪念品时,首先考虑的是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有鲜明蒙古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就会受到游客的青睐。但是,旅游纪念品所反映的“文化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商家与游客商榷、对话的产物。故而,在市场上销售的旅游纪念品中,可以看到一些对传统文化的误读、失真的现象。
   文化商品化是少数民族参与全球商品经济的自然过程,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传统文化不是封闭、静止的体系,而是需要在保护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发展。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文化商品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文化失真”的现象,文化符号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有关文化真实性的讨论亦由此而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