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锡林郭勒草原荒漠化灾害风险评价
【6h】

锡林郭勒草原荒漠化灾害风险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特征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

2.1.3 地形地貌

2.1.4 水文、水系

2.1.5 植被、土壤

2.1.6 资源

2.2 社会经济状况

2.3 荒漠化灾害概况

3 数据来源与遥感影像处理

3.1 数据来源

3.2 遥感影像处理

3.3 荒漠化信息的提取

3.3.1 荒漠化分类指标体系

3.3.2 荒漠化解译标志

3.4 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

3.4.1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和解译标志

4 锡林郭勒草原荒漠化灾害风险辨识

4.1 致灾因子分析

4.2 孕灾环境分析

4.2.1 气温

4.2.2 降水量

4.2.3 土壤类型

4.2.4 植被类型

4.2.5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4.3 承灾体分析

4.3.1 人口密度

4.3.2 牲畜数量

5 荒漠化灾害风险评价

5.1 评价程序与评价单元

5.2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5.3 评价指标的确定

5.4 荒漠化灾害风险评价

5.4.1 数值标准化处理

5.4.2 模型的建立及风险评价

6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前受全球变化与人为活动的干扰自然灾害频发,在此背景下,各种生态问题和生态灾害也以一种更加频繁、更加常态化的趋势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其中荒漠化灾害是最为严重的生态灾害之一,已对我国公共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锡林郭勒草原是荒漠化灾害多发地区,本文选择锡林郭勒盟为研究对象。以1959-2009年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一期TM影像(2009年)为主要数据源,根据区域灾害系统理论从灾害风险形成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等入手筛选影响荒漠化灾害风险形成的关键因子及对其进行分析,并利用GIS技术手段,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WCA)、层次分析法(AHP)等建立了荒漠化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该地区荒漠化灾害风险进行评价,借助GIS技术绘制相应的分级图,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锡林郭勒草原荒漠化灾害防御管理对策。经过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的结论:
  (1)锡林郭勒草原荒漠化现状比较突出,从荒漠化程度上看,未荒漠化面积为8542660.95hm2,占研究区面积的42%;轻度荒漠化面积为7818600.93 hm2,占研究区面积的39%;中度荒漠化为2779988.65 hm2,占研究区面积的14%;重度荒漠化为926402.37 hm2,占研究区面积的5%。
  (2)锡林郭勒草原年平均气温具有升高趋势:近51年平均气温1959~2009年总体呈上升趋势,根据线性拟合气温平均每年上升0.044℃。
  (3)锡林郭勒草原年平均降水量具有下降趋势:近51年平均降冰量1959~2009年总体呈下降趋势,根据线性拟合降水量平均每年下降0.4045mm。
  (4)经过荒漠化灾害风险评价得出锡林郭勒盟12旗县的危险性指数排序为:正蓝旗>苏尼特左旗>二连浩特>苏尼特右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阿巴嘎旗>多伦县>锡林浩特市>镶黄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从评价结果看基本上荒漠化严重地区也是荒漠化灾害危险性指数高的地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