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高水平排球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6h】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高水平排球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2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排球运动员在本区域内的学校调查

4.1.1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排球队学校排球场馆及器材设施的调查

4.1.2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排球队经费投入的调查

4.1.3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排球队管理的现状调查

4.1.4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排球队训练体制和比赛的现状调查

4.1.5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排球运动员“生源”状况调查

4.1.6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排球队伍的宣传现状调查

4.2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排球运动员的现实情况调查

4.2.1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排球运动员年龄、身高及训练年限的现状调查

4.2.2 调查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排球运动员选择高校的动机的调查

4.2.3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排球运动员的训练对文化课学习成绩的影响调查

4.3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排球教练员的调查

4.3.1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排球队教练员年龄结构的调查

4.3.2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排球教练员的职称和学历结构

4.3.3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排球教练员对训练计划的制定

4.4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排球队训练和比赛情况

4.4.1 内蒙古高校排球队训练的情况

4.4.2 运动员对日常训练的认知

4.4.3 高水平排球队参加比赛的情况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1

致谢

展开▼

摘要

排球运动自1895年创始以来,迄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排球从开始仅仅是少数人的一种游戏、娱乐手段,发展到今天已成为遍及世界五大洲,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排球运动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曾谱写下辉煌的篇章,中国女排获得“五连冠”的佳绩,是三大球项目中唯一获得过世界冠军的项目,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该项目中,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
  大学生运动员,他们有着双重身份,背起书包就是学生,放下书包就是运动员,这是大学生运动员的真实写照,要两者兼顾,学业与训练同等重要。学生运动员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上,清华大学田径队在田径场上刮起了一阵“清华风”以胡凯为代表的一批大学生运动员水平达到全国顶尖,顿时使“清华训练模式”家喻户晓。展现出高校高水平运动的新景象,再度引发了教育界和体育界关于“体教结合”的大讨论。在三大球方面,尽管这些年有些发展,在不少高校中开展了一些比赛,但仅限于女足、女排,其他队伍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存在很大的缺陷。我国高校篮球联赛、足球联赛已开展得很全面,但大学生排球联赛在2006年才起步,每年全国性的比赛又很少,所以提高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整体素质,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建设和发展也比较好,但是与其他省市发展较好的高校高水平排球队还是有差距的。本课题的研究是为了进一步改善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管理体制和培养模式,从而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排球队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定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内的高校所有的高水平排球运动队的建设的研究,认真总结和看清自身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目前面临的不同问题,找寻出适合内蒙古自治区内的高校所有的高水平排球运动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设性策略,为推动和改善内蒙古自治区现有的高校所有的排球运动队在未来的的长期发展和可行性进行上提供理论依据。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高水平排球队训练保障体系建立良好,管理体制和训练体制健全,学校领导在各个方面都比较支持训练,重视程度高,制度合理健全。到现在为止,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高水平排球队建设的参与者违背之前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最初愿望,使办队的目的不明确,未来发展形势不清晰。把原来的目标为我国竞技体育输送人才的目标减低为只为眼前利益的为校争光上,将眼光放长远才是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战略。在办队模式上较为单一,一般都是高校独立办队,应该使办队模式向多元化发展,这样更有利于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可持续发展。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生源都是本区域内的,生源质量还不错,但没有吸引外省市的生源,只招收到了自治区内各盟市的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只有极个别高水平排球队有外省队员。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身高、体重、扣球高度等身体形态和生理指标上与开展高水平排球运动较好的外省高校有一定差距。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以及排球队发展的现状告诉我们排球队训练频率、时间和训练的方式是适应高水平排球队向前发展的有利因素,其主要矛盾还是出现在文化课的学习和训练上。绝大多数运动员还是缺乏信心,不相信自己能够独立完成课业要求。高校相关教学部门没有给高水平运动队制定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计划,从而导致大学生运动员无法适应在大强度下训练做到训练和学习兼顾。只有个别学校针对该水平运动员制订和更改了相应的教学计划。
  教练员队伍结构合理,呈现出以中年教师为骨干的特征,级别高的教练员训练经验相对丰富,对竞技能力的认识相对合理。但在人员配备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尽快吸引相关部门领导的眼光,让其部门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使其能够在资金方面大力支持,开拓其他途径增加经济来源,从而使高校排球运动队发展能够向体育市场经济体制所转变,进而能够是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培养模式向科学化、多元化的未来形势所发展。
  加强和改善对高水平排球队的领导和管理,充分发挥各教育部门或体育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大学生发展体育联合会的作用,积极推动高校试办高水平排球队工作的发展。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管理者要更新自己的观念,使之与国家推行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最终目标统一起来。
  完善高校高水平排球队招生政策和办法,拓宽和发掘新的招生渠道能够妥善的解决高校排球队运动员学习文化课知识和参与训练之间的问题,呼吁改善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教育教学计划的设计与考核内容,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投身于训练中,不断改革创新训练的内容,使训练向科学化逐步迈进。
  突出高校高水平排球队建设在竞技体育中长远发展的作用,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一条龙”培养模式,促进高校高水平排球队专业化训练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多与外省高水平排球队进行交流沟通,也可以适当地组织相互间的交流学习。
  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运动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能够多与相关的科研机构相互学习交流、合作,从而不断改进传统基本的培养模式,让更多更新颖更科学得培养方式方法运用到高校排球运动队的训练实践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