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直板横打与横板反手弧圈球技术差异性的运动学分析
【6h】

直板横打与横板反手弧圈球技术差异性的运动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专家访谈法

2.2.2 文献资料法

2.2.3 影像解析法

2.2.4 对比

2.2.5 数理统计法

2.3 相关概念的界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整体技术动作的特征分析

3.1.1 完成技术动作的时间及其所占比例的对比分析

3.1.2 拍头运动总路程对比分析

3.1.3 完成动作全程中关节点最大速度的对比分析

3.2击球时刻运动特征的对比分析

3.2.1关节角度对比分析

3.2.2击球时刻球的高度对比分析

3.2.3击球时刻右手速度对比分析

3.2.4击球时刻右手挥拍方向对比分析

3.2.5 击球速度与最大速度的对比分析

3.2.6 击球时刻的速度对比分析

3.3各阶段中身体环节的运动学特征对比分析

3.3.1引拍阶段身体环节的运动学特征对比分析

3.3.2挥拍阶段的运动学特征对比分析

3.3.3随挥阶段身体环节的运动学特征对比分析

3.3.4还原阶段各环节的运动学特征对比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情况

附录

展开▼

摘要

弧圈球是乒乓球中一种强烈的上旋球,它不仅有强大的攻击力,还有较强的稳定性。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对直板横打和横板反手两种弧圈球技术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运动学分析,旨在探讨两种技术动作结构的差异性,为建立两种优秀的弧圈球技术动作模型提供借鉴,为运动员技术的提高和教练的教学训练提供合理的帮助。
  本研究借助 Ariel视频解析系统,利用三维解析技术对辽宁省乒乓球队一线队员的直板横打和横板反手两种弧圈球的动作进行研究分析,获取了从引拍开始到挥拍击球、随势挥拍至还原准备姿势过程中的运动学参数。针对人体运动时的相关环节进行研究,分析各环节的角度变化、速度变化及每个阶段的运动规律,击球的合理时间,击球时刻拍速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结合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与运动生理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处理,得出了两种弧圈球技术的差异性,并对两种弧圈球技术做了细致的动作结构对比,得出以下结论:
  (1)在整个动作过程中,完成直板横打弧圈球技术动作需要的时间多,运动的路程大,击球时发力较大,具有较大的动作速度,横板反手弧圈球技术与之相反。
  (2)横板反手弧圈球技术力量来源主要借助右膝关节的蹬伸和内旋。直板横打弧圈球技术主要是以挥臂和躯体旋转作为力量来源。
  (3)在引拍阶段,直板横打弧圈球技术依靠增加扭转的程度,前倾和侧倾程度较大,而横板反手弧圈球技术则依靠躯干扭转的差值,前倾和侧倾程度较小。
  (4)在挥拍阶段,直板横打弧圈球技术的挥拍力量较大,加速较快,以躯干左右方向的运动为主,横板反手弧圈球技术以躯干前后方向的运动为主。
  (5)在随挥阶段,直板横打弧圈球技术的右前臂的屈曲幅度较大,髋关节和肩关节的转动范围都比较小,右髋关节的屈曲程度较小。
  (6)在还原阶段,直板横打弧圈球技术的还原距离身体较近,动作幅度较小,相反,横板反手弧圈球技术的还原距离身体较远,动作幅度较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