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贫困治理的政策分析
【6h】

对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贫困治理的政策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一)选题的提出及意义

1.选题的提出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

1.创新点

2.不足

一、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概念界定

1.城镇低收入群体

2.贫困人口与低收入群体

3.弱势群体与低收入群体

(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构成

(三)有关于低收入群体贫困治理的理论

1.收入分配理论

2.社会分层理论

3.社会排斥理论

4.治理理论

二、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现状及其影响

(一)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现状

1.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规模庞大

2.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分布不均衡

3.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贫困状态加剧

(二)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贫困问题加剧造成的负面影响

1.低收入导致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在生活质量方面水平低下

2.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贫困加剧不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

3.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贫困加剧不利于政治的平等参与

4.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贫困加剧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三、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贫困问题产生的政策原因分析

(一)一般政策背景分析:体制转轨与城镇化

1.体制转轨中政府调控政策不完善加剧城镇低收入群体的贫困程度

2.城镇化进程加剧农民工低收入群体的贫困程度

(二)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贫困问题产生的具体政策原因

1.财政投入政策的经济偏好致使城镇低收入群体失去提高收入的保障

2.教育政策的市场化致使城镇低收入群体接受教育的机会受到威胁

3.税收政策不健全导致调节收入差距功能存在缺陷

4.社会保障政策不完善制约“安全网”作用的发挥

四、治理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贫困问题的政策选择

(一)西方发达国家治理低收入群体贫困问题的政策演进

(二)西方发达国家治理低收入贫困问题的政策对我国的启示——以政府为主导

1.重新重视和界定政府在治理城镇低收入群体贫困问题中的主导角色

2.我国政府作为治理城镇低收入群体贫困问题主体的必要性

(三)我国政府治理城镇低收入群体贫困问题的政策选择

1.治理城镇低收入群体贫困问题的输血式政策

2.治理城镇低收入群体贫困问题的开发式政策

3.有助于缓解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贫困问题的其它政策措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镇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改革开放在给中国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使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城镇低收入阶层的不断扩大和贫困程度的加深。
  导致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政府制定的政策的角度对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的贫困问题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一方面,主财政政策的偏经济性,以及教育政策的市场化、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的不完善是造成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贫困问题凸显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政府政策调整是治理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
  基于这样的前提,本论文进行了逐层递进式的分析。本文由导论和四个章节等五个部分构成。在第一部分导论中对论文所需说明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叙述,首先对为什么选此题目以及选此题目的意义进行了说明,而后对中外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城镇低收入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与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相关的概念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城镇低收入群体的范围与内容。此外,在本章中还介绍了对低收入问题起指导作用的理论,夯实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分析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现状及其不断扩大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的规模庞大,分布广泛,生存状况及其艰苦,而该群体的不断扩大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政治局面的稳定以及社会秩序的安定都将带来不利影响。第四部分探讨导致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贫困问题产生的政策性原因。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各项政策的制定应确保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公平,但是目前我国政府政策的制定具有缺陷和不足,这种缺陷和不足表现在优先发展经济而忽略了社会层面的发展,致使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失去了提高收入的政策保障。第五部分主要阐述政府作为治理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贫困问题主体的必要性,而且当前阶段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通过政策调整低收入的条件。因此,我国政府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教育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的功能,合理调节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缓解城镇低收入群体的贫困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