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粮政弊案述评——以绥西地区为例(1940-1945)
【6h】

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粮政弊案述评——以绥西地区为例(1940-1945)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一、选题意义

二、学术成果

三、研究范围

第一章 案例概况

一、贪污腐败的基本状况

二、粮政弊案的诉讼类型与审理程序

第二章 案情比较与分析

一、目标

二、方式

(一)勒索

(二)浮收

(三)中饱

(四)挪用

(五)盗卖

(六)克扣

(七)捏报

(八)受贿

三、特征

(一)窝案

(二)串案

(三)悬案

第三章 案发诱因

一、田赋制度的流弊

(一)丈青制度

(二)土地整理

二、地方秩序的乱象

(一)军事摩擦

(二)党派斗争

(三)兵灾匪患

三、乡保粮政人员的低劣化

(一)任命程序简化

(二)工作薪水微薄

(三)从业动机不纯

第四章 案件预防与治理

一、预防

(一)法制建设

(二)思想改造

(三)权力监督

二、治理

(一)褫职

(二)减俸

(三)停职

(四)记过

(五)申诫

(六)审判

第五章 案子影响

一、抗争

(一)集体请愿

(二)联名上书

(三)拒绝交粮

二、逃亡

三、自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抗战以来,大批国民党军队进驻绥西地区,形成了国防前线的最左翼。在征收军、公食粮的过程中,乡保粮政人员们瞒上欺下、巧取豪夺,敛取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激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乡亲们联合起来,以各种方式向有关机构反映问题,状告这些土皇帝的贪污舞弊行为。为了平息民愤,国民党绥远当局对此进行了象征性或有选择的惩处。其结果是,贪腐现象不仅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清除,还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包庇与纵容,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全文分前言、正文、结语三部分。首先,概括了抗战中后期绥西地区粮政弊案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从目标、方式、特征等方面对案情予以具体的比较和分析,阐明了该地区粮政弊案独具特色的区域性和民族性;其次,表述了绥西地区贪腐现象产生的社会背景,揭示了粮政弊案爆发的重要原因,其中制度漏洞和人性弱点显得尤为突出。再次,探讨了绥远省政府预防贪腐现象的重要举措,分析了绥西地区治理粮政弊案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反腐倡廉失败的必然性。最后,论述了贪腐现象或粮政弊案对当地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由此表明,一个政权廉洁与否,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前途与命运。反过来说,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也会对该地当局的治安和稳定产生重要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