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艺术特色及表演诠释研究
【6h】

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艺术特色及表演诠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的创作背景

1.1 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的作曲家简介

1.1.1 作者王强的艺术生活

1.1.2 王强的音乐创作

1.2 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的创作背景

1.2.1、“艺术的道路学无止境”

1.2.2、“蒙古草原如天上掉下般美好”

1.2.3、“蒙古民歌成了我的主题”

1.2.4、作品的问世

第二章 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的创作特点

2.1 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主题化运用

2.1.1 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

2.1.2 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在作品中的运用

2.2 蒙古族民歌《牧歌》的副题化应用

2.2.1 蒙古族民歌《牧歌》

2.2.2 蒙古族民歌《牧歌》在作品中的应用

2.3 该协奏曲的曲式结构安排

2.3.1 引子(1—22小节)

2.3.2 呈示部(23—210小节)

2.3.3 展开部(210小节—417小节)

2.3.4 再现部(418小节至结束)

2.4 协奏曲的调式调性布局

2.4.1 五声性民族调式的应用

2.4.2 协奏曲调性布局特点

2.5 和声

2.5.1 五度叠置和声的应用

2.5.2 线性和声的应用

2.5.3 和声终止式的民族化

2.6 独奏与协奏

第三章 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不同演奏版本的诠释

3.1 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不同演奏版本的诠释

3.1.1 由吕其巍演奏的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

3.1.2 由高龙演奏的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

3.1.3 由兰洁演奏的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

3.2 作品的技术要求与处理

3.2.1 速度的处理

3.2.2 华彩段的处理

3.2.3 演奏技巧与艺术表现力

第四章 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的民族化探索

4.1 中国大提琴音乐创作的民族化探索

4.1.1 大提琴艺术民族化的基本内涵

4.1.2 大提琴在中国的民族化发展历程

4.2 协奏曲《嘎达梅林》在大提琴演奏中的民族化探索

4.2.1 模仿民族乐器演奏法

4.2.2 模仿马步节奏

4.2.3 独奏乐器旋律中的隐伏声部

4.3 协奏曲《嘎达梅林》在大提琴创作中的民族化探索

4.3.1 双民歌主题的贯穿对比

4.3.2 对比音色的应用

4.3.3 单一音色与混合音色的对比

4.3.4 民族化和声及调式的创新运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由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强于1960年创作完成。该作品以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及《牧歌》为素材,运用民族创作技法与西洋创作技法相结合,从而创作出一部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大型器乐曲。该作品于1960年首演,获得极大的成功,成为中国大提琴音乐创作领域中的典型代表。目前,该作品的音像已经在1963年、1980年、2003年分别由吕其嶺、高龙、兰杰演奏录制并出版发行,对于中国大提琴艺术的民族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显示出这部作品的历史长河中所显示的巨大魅力。
  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通过对作曲家王强进行深入采访,了解其生平与创作,对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的创作缘起进行描述。第二章从音乐形态分析的角度入手,对该作品的曲式、主题、和声、调性等各方面进行详实的分析,以此探讨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在音乐形态上所体现出的民族性以及中、西音乐创作手法的结合。第三章将吕其嶺、高龙、兰杰演奏并出版的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的不同版本进行比较,在速度、华彩及整首乐曲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这一作品在不同演奏家手中的不同表现。第四章则将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放置在中国大提琴创作民族化的背景下,揭示该作品的民族化表现及其意义。
  本文力图通过对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在构思、创作、形态以及演奏版本的比较各方面的深入研究与探讨,揭示该作品的艺术特色、演奏特点以及在大提琴创作民族化中的地位及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