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甘草叶活成性分研究及黑冰片等动物药材中胆汁酸成分定量
【6h】

甘草叶活成性分研究及黑冰片等动物药材中胆汁酸成分定量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甘草综述

1.1 甘草概述

1.2 甘草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1.2.1 甘草化学成分研究

1.2.2 甘草生物活性研究

1.3 甘草叶子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4 甘草有效成分定量方法

1.5 甘草资源开发利用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UHPLC-QQQMS法同时测定并比较甘草各部位中8种成分含量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与食品材料

2.1.2 标准品与试剂

2.1.3 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色谱条件优化

2.2.1 质谱条件优化

2.2.3 溶液配制

2.2.4 样品前处理

2.3 结果和讨论

2.3.1 UHPLC-QQQMS条件优化结果

2.3.2 线性范围、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2.3.3 甘草各部位中8种成分含量

2.3.4 回收率和精密度

2.4 结论

第三章 甘草叶活性组分的制备

3.1 实验材料

3.1.1 植物材料

3.1.2 试剂

3.1.3 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甘草叶提取与分级纯化

3.2.2 各组分麦芽糖酶抑制活性实验

3.3 结果和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甘草叶活性部位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

4.1 实验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药品与试剂

4.1.3 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甘草叶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光谱数据

4.2.2 甘草叶活性部位分离成分的定量分析

4.3 结果和讨论

4.3.1 甘草叶活性部位分离成分的结构测定

4.3.2 甘草叶活性部位成分的种类和含量

4.4 结论

第五章 甘草叶分离纯化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药品与试剂

5.1.2 仪器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DPPH 自由基清除活性

5.2.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5.2.3 麦芽糖酶抑制活性实验

5.3 结果和讨论

5.3.1 甘草叶成分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活性

5.3.2 甘草叶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5.3.3 甘草叶成分对麦芽糖酶的抑制活性

5.4 结论

第六章 黑冰片成分研究综述

6.1 黑冰片概述

6.2 胆汁酸概述

6.3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七章 UHPLC-QQQMS法同时定量黑冰片等动物药物中15种胆汁酸含量

7.1 实验材料

7.1.1 试剂与药品

7.1.2 仪器设备

7.2 实验方法

7.2.1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7.2.2 供试样品的前处理

7.2.3 方法学考察

7.3 结果和讨论

7.3.1 UHPLC-QQQMS条件优化

7.3.2 线性关系、定量限、检测限与回收率

7.3.3 样品中胆汁酸的含量

7.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是一味使用历史悠久的大众草药,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饮料和烟草行业。在传统中药中,甘草的主要药用部位是其根和根茎,忽视了地上部分资源。本文以乌拉尔甘草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超高效液相四极杆质谱联用仪,建立了同时测定甘草8种成分(1)2-羟基-甘草次酸、(2)3-epi-甘草次酸、(3)甘草次酸、(4)甘草酸、(5)甘草苷、(6)芒柄花黄素、(7)异甘草酚、(8)甘草香豆素的定量方法,测定并比较了甘草根、根茎、地上部分(茎、叶、种子、种皮)中8种成分的含量,该方法快速、简便、稳定性高,为甘草各部位及其相关食品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参考。此外,本文还对甘草地上部位活性组分进行了提取分离研究。从中分离纯化了7种联有异戊烯基或甲氧基的酚类成分(9)槲皮素-3-甲醚、(10)5'-异戊烯基槲皮素、(11)8-[(Z)-3-羟甲基-2-丁烯基]-圣草酚)、(12)6-异戊烯基圣草酚、(13)5'-异戊烯基圣草酚、(14)6-异戊烯基槲皮素-3-甲醚、(15)α,α'-二氢-3,5,3',4'-四羟基-2,5'-二异戊烯基芪其中化合物15为新化合物。研究同时还对该7种成分9-15及8种可能存在于甘草叶中的化合物16-23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清除DPPH·自由基、抑制α-葡萄糖苷酶及抑制小肠二糖酶等生物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9-15主要分布于甘草叶乙醇提取物40-80%的乙醇洗脱组分(E3-E5)。化合物15-23均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其中9-15活性相对较强。9-15中大多数成份还有较好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抑制小肠二糖酶活性。本研究结果,为甘草地上部位资源---甘草叶子的开发利用及防治肥胖和糖尿病药物或功能食品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胆汁酸是动物体内胆汁的重要成分,存在于肠肝循环系统,对脂肪代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建立超高效液相四极杆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了四种动物类药物(牛黄、熊胆、五灵脂及蒙药材黑冰片)及其处方药中15种胆汁酸的含量。实验采用了安捷伦ZORBAX Eclipse XDB-C18柱(50 mm×2.1 mm;1.8μm),分别以甲醇与0.1%的甲酸水溶液作为其流动相进行色谱分离。以甘草次酸为内标,待测药物则用含内标甲醇溶液超声提取。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并同时定量了待测药物中包括3组同分异构体在内的15种胆汁酸含量。15种胆汁酸与内标峰面积之比和质量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关系系数R2范围为0.9993~0.9999,日内及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96~4.31%与1.73~4.43%,回收率在95.3~120.9%间。定量结果显示,熊胆、牛黄及其成药中含大量所测胆汁酸。另外,在临床应用的两种动物排泄物类药材,黑冰片及五灵脂中首次检测到了胆汁酸的存在。该方法快速简便,稳定性强,可用于其他含胆汁酸或动物代谢类药材及其成药的定量分析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