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裁判认定研究
【6h】

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裁判认定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背景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一、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制度立法现状

(一)关于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的概念界定

(二)我国关于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立法背景

(三)我国现行立法对于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规定

(四)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关于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司法案例实证分析

(一)劳务派遣同工同酬司法案例概括性分析

(二)我国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在司法实践以及立法中的问题

(三)我国劳务派遣同工同酬所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三、保障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针对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普法宣传教育机制

(二)立法明确“同工”与“同酬”的界定

(三)完善举证责任分配

(四)强化同工不同酬的法律责任

(五)完善同工同酬的司法救济程序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20世纪70年代,为了适应更加灵活的市场化用工需求,劳务派遣这一方式被引入我国劳动力市场。与传统的用工方式不同的是,劳务派遣中要涉及三方主体: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这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关系构成,劳务派遣在应用中易成为单位用来逃避同工同酬管制的方法。随着劳务派遣的发展,甚至出现了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占大多数等乱象,有大量被派遣劳动者的同工同酬权受到侵犯,然而选择通过司法救济来维权的劳动者仅占少数。 本文收集整理了2014-2018年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河北五个省市的劳务派遣同工同酬裁判文书,对案件数量、判决原因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被派遣劳动者难以主张同工同酬权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举证困难、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以及对“同工”和“同酬”的定义界定不明确、法官因工作量和风险过大而畏于能动司法等原因。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在找到我国劳务派遣同工同酬司法救济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笔者建议从立法和司法着手,进一步明确同工同酬的概念和认定标准,明确举证责任,明确同工不同酬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强化对劳动者的相关普法教育,以期通过同工同酬权利司法救济的进一步完善,使得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劳动权益得到充分而切实的保障。

著录项

  • 作者

    乔扬;

  •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

  • 授予单位 内蒙古大学;
  • 学科 法律硕士(非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青格勒图,柴欣荣;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国际法 ; 法律 ;
  • 关键词

    劳动者; 同工同酬;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