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胃癌高、低发区人群HLA-DPB1等位基因多态性研究
【6h】

胃癌高、低发区人群HLA-DPB1等位基因多态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中文论著摘要

英文论著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 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 论

结 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 述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细胞因子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 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前言:胃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是我国主要高发的恶性肿瘤。近些年,多因素参与胃癌发病及恶性演变过程得到广泛的共识。尤其环境与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生中共同作用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胃癌前疾病甚至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于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Ⅰ类致癌原。感染个体的临床结局复杂多样,不仅与H.pylori自身毒力因素有关,还与人体自身的遗传因素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系统定位于人类6号染色体短臂上,由密切连锁的Ⅰ、Ⅱ、Ⅲ类基因组成,是人体内最复杂的遗传多态系统,其中Ⅱ类基因由DR、DQ、DP组成,DR是最具多态性的基因(由DRA1、DRB1、DRB2等106种等位基因多态组成);DP仅次于DR,由DPA1、A2、DPB1、B2组成。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HLA-Ⅱ类中的HLA-DQ、DR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胃疾病的发生有关。有关DP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胃疾病关系的报道少见,以胃癌高低发区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两者关系的研究更为少见,本研究选取流行病学调查证明的胃癌高低发区人群,即庄河和沈阳地区人群,分析HLA-DPB1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危险性及H.pylori感染的关系。旨在进一步探寻胃癌遗传易感预警信号,进一步明确环境-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实验方法:采集受检者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和凝血块后-20℃保存,待用于实验。选用常规的酚-氯仿方法提取凝血块中的基因组DNA,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基因组DNA并进行扩增产物的酶切消化,4%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HLA-DPB1第2外显子多态。ELISA法检测血清H.pyloriIg-G,血清H.pyloriIg-G抗体滴度≥42EIU为阳性。同时进行胃镜检查并于胃体、胃角及胃窦和病灶处取胃粘膜活检组织4块,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进行病例分组。 结果:1.HLA-DPB1等位基因多态检测结果:中国北方地区人群中检出4种DPB1等位基因多态:DPB1*1401(64.99%)最高,其次依次为*1701(5.8%),*0901(3.6%),*0301(1.0%); 2.高低发区分布特征:胃癌高、低发区间DPB1*0901、*170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 3.HLA-DP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胃疾病及H.ylori易感性的关系:胃疾病组间DPB1*0901、*1401、*170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H.pylori是否感染组间DPB1*0901、*1401、*170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联合分析HLA-DPB1等位基因多态与H.pylori感染对胃癌的影响未发现统计学差异性。 结论:1.HLA-DPB1等位基因多态(DPB1*0901、*1701)在胃癌高低发区人群中存在差异分布。 2.尚未发现胃癌高低发区基因型的差异性分布与胃癌易感性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