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与局部解剖因素的相关研究
【6h】

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与局部解剖因素的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论文一 应用锥形束CT研究下颌磨牙根分叉区的解剖形态

前言

实验目的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论文二 根分叉区不同解剖形态的下颌磨牙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估

前言

实验目的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研究下颌磨牙根分叉区解剖形态的差异,并通过牙周临床指标,动态的观察解剖因素与根分叉病变疗效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确诊为中、重度牙周炎的患者中随机选取患有根分叉病变及根分叉正常的下颌磨牙各80颗(男女比例为1∶1,平均年龄为45.0±5.0岁)。
   二、CBCT检查和测量
   对每颗磨牙进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查,分别测量根柱长度(Root trunk,RT)、根分叉角度(Interadicular angle,IA)及检测釉质突起(Enamel projection)、根面凹陷(Root concavity)。
   三、牙周检查
   对患者初诊和六个月复诊的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牙齿松动度(Tooth mobility, TM)、根分叉探诊深度等指标进行检测。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运用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根柱平均长度在根分叉病变组为3.30±0.40mm,在根分叉正常组为3.51±0.44 mm,前者的根柱小于后者(P<0.05);根分叉平均角度在根分叉病变组为30.04±6.40°,在根分叉正常组为26.79±5.27°,前者的根分叉角度大于后者(P<0.05)。
   2、根柱长度与根分叉角度的相关系数为-0.11,(P>0.05)。根柱长度、根分叉角度分别与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0.20;0.20、0.19,(P<0.05)。
   3、根分叉病变磨牙组与根分叉正常磨牙组的附着丧失、牙周袋深度、根面凹陷、也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釉突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4、根柱长度及根分叉角度不同的磨牙组治疗后的临床指标BI、PD、CAL、根分叉探诊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TM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根分叉病变与根分叉正常的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区解剖形态有差异,根柱小或根分叉角度大的下颌磨牙更易患根分叉病变,而如果发生了根分叉病变,根柱小或根分叉角度大的下颌磨牙治疗效果相对较好。
   2、根柱长度与根分叉角度之间并无相关性,根柱长度及根分叉角度与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附着丧失多、深牙周袋、有根面凹陷的磨牙易于患根分叉病变。
   3、医生应该及时、彻底的处理牙周炎症,以防根分叉病变的发生。对于已患根分叉病变的患者,应重视磨牙根分叉区的解剖形态,不同的解剖形态采取不同的治疗器械与方法,进而获得更好的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