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胸段硬膜外阻滞范围对丙泊酚全麻诱导浓度的影响
【6h】

胸段硬膜外阻滞范围对丙泊酚全麻诱导浓度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

前言

药品和仪器

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在校期间研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胸段硬膜外麻醉(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TEA)复合全麻可有效抑制机体应激反应、减少术中麻醉药用量,并且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在胸腹部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表示硬膜外复合全麻减少患者对丙泊酚的需求量,但目前还没有关于硬膜外阻滞范围对丙泊酚诱导浓度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肿瘤外科胃肠手术TEA复合全麻时硬膜外阻滞范围对诱导期丙泊酚靶控输注浓度的影响。
   方法:
   TEA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全部患者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穿刺间隙因手术不同而选择T7-T11),A组诱导前硬膜外腔注入1%利多卡因10ml;B组诱导前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5ml;C组为对照组,诱导前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5ml。20min后行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丙泊酚的初始血浆靶浓度设定为2.0ug/ml,达标后增加靶浓度0.3ug/ml直至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并记录此时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t)。全部患者入室行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有创血压监测,记录安静状态0min及硬膜外给药后5min、10min、15min、20min以及意识消失时患者各项指标。
   结果:
   硬膜外注药20min后三组患者呈现出不同的阻滞范围,A组阻滞6-10个节段,B组的阻滞节段仅为4-5个,C组未测得阻滞平面。硬膜外给药后A、B两组的BIS值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无差异(P>0.05),C组BIS值无变化(P>0.05)。C组硬膜外注药后MAP及HR无明显变化,A组和B组MAP较注药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低于C组对应点(P<0.05)。患者意识消失后各组MAP及HR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A、B两组MAP明显低于C组(P<0.05)。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Cet分别为1.51±0.44ug/ml(A组)、1.99±0.37ug/ml(B组)和2.68±0.68ug/ml(C组),三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胸段硬膜外阻滞可明显降低丙泊酚的全麻诱导浓度,且阻滞范围越大效应越明显。由于两组TEA的利多卡因用量一致,该效应可能更多是由于TEA去传入机制导致,而非由于利多卡因的中枢镇静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